顱底骨折是一種嚴重的頭部損傷,通常需要相當程度的外部創傷才能發生,例如到達顱骨的撞擊。這種骨折通常不容忽視,因為它們帶來的潛在併發症可能危及生命。
顱底骨折是指顱骨底部的骨頭骨折,包括顳骨、枕骨、蝶骨、額骨或篩骨。這類骨折分為前凹、中央凹及後凹。由於骨折的部位深藏於頭顱內,常常可能導致相對嚴重的損傷,例如腦脊髓液的漏出或腦膜炎的風險。
顱底骨折的一些關鍵症狀包括耳後淤血、眼周淤血以及耳鼓後出血。
其他需要注意的徵兆還包括腦脊髓液漏出、顱神經麻痺,以及從鼻腔或耳朵有大量出血等。Battle's sign(耳後淤血)
及Raccoon eyes(眼周淤血)
是非常典型的可見跡象,可能指向內部受傷的嚴重性。
顱底骨折涉及下頜的衝擊,這類骨折通常會產生三種主要型式:
診斷顱底骨折通常需要透過CT掃描,並根據損傷的範圍和位置來決定治療方案。儘管使用預防性的抗生素可能有助於減少疾病風險,但目前的證據顯示未必會對腦膜炎的預防有實質性的幫助。
在經歷重度頭部外傷的患者中,約有12%可能出現顱底骨折。
非移位的骨折通常不需要介入治療就能愈合,但顱底骨折的患者仍有較高的腦膜炎風險。重要的是,受傷後必須對症狀進行仔細觀察,以避免延誤處理。
顱底骨折在許多摩托運動事故中是常見的死因之一,過去一些著名賽車手,包括Dale Earnhardt
和Roland Ratzenberger
,皆因顱底骨折而喪命。為了降低事故風險,許多賽事組織已採用頭頸約束裝置(HANS裝置)
,以便在遭遇強烈撞擊時保護賽車手的頭部。
顱底骨折的症狀複雜多樣,識別這些跡象對於及時提供醫療協助至關重要。在生活中,您是否能夠快速識別出這些危險信號,並採取適當行動來幫助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