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一個在美國有著約8%終身盛行率的心理障礙,儘管如此,符合PTSD診斷標準的患者中,接受適當治療者卻不到50%。這引發了對各種治療方法的需求,其中迷幻藥作為輔助療法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迷幻藥的潛力,尤其是在治療創傷相關疾病方面,已經吸引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然而,高達24%的患者可能會中途退出治療,這使得科學家們深思其他治療途徑,迷幻藥便成為新的研究焦點。
自1947年起,美國便開始對如麥角酸二乙醯胺(LSD)和賽洛西賓等迷幻藥進行研究,早期著眼於其治療心理疾病的潛能。
隨著1970年《管制物質法》通過,這些研究活動受到嚴重限制。然而,近年來,由於多方機構的重啟研究,特別是多學科迷幻研究協會(MAPS)的努力,迷幻藥在精神健康治療中的應用重新獲得關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2017年將3,4-亞甲基二氧基乙基安非他命(MDMA)和賽洛西賓列為突破療法,允許臨床試驗進行進一步研究。2019年,氯胺酮也被批准用於治療方案之中。
MDMA最初在1912年就被合成,它的主要用途是在1980年代被認識為一種能夠幫助調解情感及登高情緒的藥物。雖然目前在美國MDMA被列為附表I物質,意味著其醫療用途尚未獲得接受,但在創傷治療中,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MDMA能夠幫助患者面對創傷記憶,並減少這些記憶所帶來的恐懼感和焦慮。
MDMA輔助的心理治療通常從口服給藥開始,初始劑量在75到125毫克之間,然後在一至兩小時後再給予半劑量的補充劑。整個治療過程一般持續6到8小時,患者在專業治療師的輔導下進行自我反思及對話。
多次試驗顯示,MDMA輔助的心理治療能有效減少PTSD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賽洛西賓為各種蘑菇中的化學成分,儘管其歷史深植於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文化,但在1950年代才進入美國。該物質也被列為附表I物質,意味著其醫學用途尚未獲得廣泛認可。
賽洛西賓在心理治療中有助於增加情感同理心,進而協助患者克服創傷。
自1962年首次合成以來,氯胺酮已被廣泛應用於全世界,除了其麻醉特性,氯胺酮也逐漸被認為是一種有效且快速的抗憂鬱劑。作為附表III藥物,氯胺酮的醫療用途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
由於大多數迷幻藥在美國被列為管制物質,對於其在心理健康治療中的應用,外界存在顧慮。儘管研究顯示迷幻藥的依賴率極低,但仍需留意高風險及潛在的副作用。雖然部分參與者報告了輕微的副作用,如血壓變化和肌肉緊張,但大多數患者能夠很好地忍受這些不適。
總體而言,藥物的長期益處似乎超過短期的負面反應,而有關迷幻藥的治療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面對創傷,迷幻藥是否會成為療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