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能源界在常規與非常規油氣資源的評估、開採及其環境影響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領域: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其環境影響卻有著劃時代的差異。在本文中,我們將細數這兩種資源的不同之處及其各自對環境的潛在影響。
常規油氣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質結構裡,因為自然生成的壓力和浮力,使得油氣能夠順利位於地下深處。這些油氣在4至5公里的地下深度產生,經由水層通道向地表推進,這一過程得以自動完成,導致不少資源可自然流出。不過,隨著資源需求的增長,面對供需失衡的情況,開採者開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非常規油氣則包括一些背景較為複雜的資源,例如頁岩氣、煤層甲烷及油砂等,這些資源並未能通過自然浮力達到地表,而是需要透過重壓或加熱等手段才能提取。
早期的石油工業不需要特別的技術,就能高效提取資源,因為供應能夠很好地滿足需求。但隨著兩場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快速增長,對於廉價能量的需求激增,同時新的常規油氣資源的發現卻在減少。為了抓住市場機會,業界開始依賴低流量的水力壓裂等技術來改善開採效率,並儘量減少遺留在地層中的油氣。
在開採常規油氣的過程中,壓力變化能夠推動油氣自然流向井筒。而在非常規油氣的開採中,由於水在岩石中的渗透性差,油氣的提取需要通過改變岩層的物理特性,例如使用壓裂或蒸汽注入技術。這就意味著非常規油氣的開採成本與風險相對較高,需要更多的投入以便能在經濟上達成可行。
提到能量開採,環境影響通常是無法避免的,而在常規與非常規油氣之間,這種影響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卻是相當明顯的。
雖然無論是從常規還是非常規油氣提取的過程都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但二者的碳足跡卻大相徑庭。常規油氣資源能夠自然流動,十分依賴地表的自然能量;而非常規油氣則往往需要投入額外的能量來提取。這不僅對環境造成壓力,還引發了用水問題以及地方社區的土地使用問題。
在可以預測的範圍內,常規油氣的開採對環境造成的負擔相對可控,而非常規油氣的影響則因其多樣性而複雜得多。
雖然能源需求依然在上升,但我們遵從的開採方式是否值得我們深思?對於環境的影響,我們必須在追求經濟利益與保護地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你認為該如何找到這個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