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部擴張是正畸學中常見的一項程序,旨在擴大上顎(上頜)以提高上下牙齒的咬合。這項程序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尤其普遍,年齡範圍為8到18歲。對於成年人來說,雖然也可能使用擴張器,但通常會感到不適並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達成期望的結果。對於不願意等待幾個月結果的患者,手術分離上頜可能是另一種選擇。顎部擴張大多會在矯正器使用之後進行,以幫助將牙齒矯正到適合的位置。
開始擴張治療的最好時機是患者的生長高峰期之前或期間。
上頜擴張的指徵通常是上頜與下頜之間的寬度差異達到或大於4毫米。這種情況通常是根據上頜第一磨牙的外寬與下頜的比較來評估的。此外,快速顎部擴張也被用於鵝口修復及解決上顎輕度擁擠的問題。
快速顎部擴張(RPE)是一種擴張技術,每天達到0.5至1毫米的擴張,直到後側交叉咬合得到緩解。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擴張器內部的螺旋裝置。通常,快速擴張器會在患者口腔內持留3至6個月,這段時間可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而有所不同。
擴張過程通常會導致患者兩顆上前牙之間產生較大的間隙,稱為“間隙牙”。
此過程需要患者自行轉動擴張器的螺絲。在此過程中,有些患者需要配合使用保留器以防止牙齒回彈。
與快速擴張相比,緩慢擴張技術的擴張速度相對較慢。患者須在接下來的8至10周內按每周1毫米的速率轉動螺絲。這一較慢的擴張速度可以使牙齒和骨骼的變化比例達到1:1,從而緩解疼痛並減少“間隙牙”的出現。
微型植牙輔助快速顎部擴張(MARPE)涉及將力直接施加到上頜骨上,而不是牙齒上。該方法能夠促進成年人的顎部擴張,並且相對於手術輔助擴張,該方法具有更小的創傷和更大的骨骼擴張能力。
隨着患者進入成熟期,顎部的骨縫會融合,此時需要依靠手術來進行顎部擴張。外科醫生將切開中顎縫並插入擴張器,然後由正畸醫生將擴張器連接至上頜磨牙。
佩戴擴張器的患者可能經歷聲音困難、疼痛及潰瘍等副作用。此外,有些患者也會在調整過程中感到多餘的唾液或口腔不適,這些都需要在醫生的妥善監控下解決。
每位患者對擴張的需求和反應不同,醫生會根據具體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擴張技術。顎部擴張的歷史悠久,自19世紀起就已經有不少專家開始探索這一領域。
專家指出,擴張不僅能改善咬合,還能增強呼吸道的開放度,這對於那些患有呼吸睡眠暫停症的患者尤其重要。在考量顎部擴張的方案時,患者不妨思考自身的需求與相應技術的適用性,究竟該選擇哪種擴張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