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伍茲·布利斯夫婦:他們如何將私宅轉變為學術聖地?

位於華盛頓特區喬治城的Dumbarton Oaks(正式名稱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場所。這裡曾經是美國外交官羅伯特·伍茲·布利斯及其妻子米爾德里德·巴恩斯·布利斯的住所,以及他們精心打造的花園。這對夫婦在1940年將這個家以及花園贈予哈佛大學,他們的慷慨行為使得這個私人瑰寶轉變為一個學術聖地。

在1944年,Dumbarton Oaks成為了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的舉行地,該會議為二戰後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Dumbarton Oaks的土地起源於1702年皇后安妮頒發的租約,最初由尼寇連·比爾領取。自1801年以來,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幾座住宅,最終在1920年,羅伯特和米爾德里德·布利斯夫婦購得這片房產,並於1933年將其命名為Dumbarton Oaks。

布利斯夫婦熱衷於園藝和建築,他們委託建築師弗雷德里克·H·布魯克進行大規模的翻修,並結合意大利式建築與殖民復興風格。他們不僅打造了一個約54英畝的花園,還請來著名的園藝設計師比阿特麗克斯·法拉德設計了系列的露台花園。

米爾德里德·布利斯對Dumbarton Oaks的願景強調了人文主義的價值,認為這裡不單是書籍和藝術品的聚集地,而是一個人文精神的家。

在1933年重新入住後,布利斯夫婦建立了一個研究機構,並將他們的藝術品和參考書籍的收藏大幅增加,為後來的研究圖書館和收藏奠定了基礎。1940年,這對夫婦將Dumbarton Oaks贈予哈佛大學,這一舉動乃是他們對學術界的深遠影響。

布利斯時代的重要活動

1937年,米爾德里德·布利斯委託音樂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創作了一首協奏曲以慶祝他們的三十年結婚紀念日。這部作品於1938年在Dumbarton Oaks音樂室首演,標題為「Dumbarton Oaks 8-v-1938」,如今被稱為「Dumbarton Oaks Concerto」。

此外,Dumbarton Oaks還是1944年舉行的Dumbarton Oaks Conference的會場,這些會議聚集了來自中國、蘇聯、英國和美國的代表,旨在制定一個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組織架構,最終促成了聯合國的成立。

米爾德里德·布利斯在其遺囑中提到,Dumbarton Oaks應成為一個人文主義的家,而不是僅僅的文物聚集地。

在布利斯夫婦去世後,Dumbarton Oaks繼續朝著他們的願景前進,隨著學術計劃的推進,這裡成為了中世紀拜占庭研究、前哥倫布文化研究以及園藝設計與風景建築的學術中心。名稱中的“學術聖地”絕非空穴來風。

研究與收藏

Dumbarton Oaks的使命是促進三個領域的學術研究:拜占庭研究、前哥倫布研究以及園藝與風景建築。這裡的研究圖書館擁有超過200,000本資料,涵蓋相關的書籍和期刊,為國際學者提供支持。

其中,拜占庭和前哥倫布藝術的收藏,展示了從古至今的多樣文化精華,除了藝術品外,這裡還收藏了米爾德里德的園藝圖書館中的珍貴書籍。最近,Dumbarton Oaks新建立的圖書館和以花園為主題的設施,更是為這個學術聖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布利斯夫婦的願景在此得以延續,使得Dumbarton Oaks成為持續促進學術交流的平台。

不僅如此,Dumbarton Oaks定期舉辦公開講座、研討會,以及音樂會等活動,向公眾開放其花園和博物館收藏,讓更多的人能夠親身體驗這裡的文化氛圍。

Dumbarton Oaks,這片因財富而建成的私宅,如今已轉變為全球學者的研究樂土,展現了人文精神的深厚底蘊,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中應承擔什麼樣的角色與責任?

Trending Knowledge

甘巴頓橡樹的花園設計:貝阿特麗克斯·法蘭達如何改造這片土地?
在華府喧囂的城市生活中,甘巴頓橡樹(Dumbarton Oaks)無疑是一片靜謐的庇護所。這座歷史悠久的土地不僅是一座富豪的故居,更因其美麗的花園設計而聞名於世。早在1920年,兩位熱愛園藝的夫婦,羅伯特·伍茲·布利斯(Robert Woods Bliss)和米爾德里德·巴恩斯·布利斯(Mildred Barnes Bliss),將其視為一生的心血。隨後,他們將這片土地贈與哈佛大學,並使其成為赫赫
1944年甘巴頓橡樹會議:這裡如何促成聯合國的誕生?
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激烈階段,甘巴頓橡樹成為國際外交的重要舞台。這場別開生面的會議,不僅是各國外交官的聚集地,更是繪製聯合國藍圖的起點,為未來的全球和平與安全打下基礎。 <blockquote> “在這個動亂的時代,我們必須尋求新方式,以確保未來的和平與合作。” </blockquote> 在甘巴頓橡樹的會議上,中國、蘇聯、英國和美國的代表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們探討了如何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