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的北大西洋,隱藏著一種商業價值極高的海洋生物——太平洋扇貝(Placopecten magellanicus)。這種扇貝在市場上被廣泛稱呼為大西洋扇貝,具備最高的商業捕撈價值。它們的棲息地遍佈從聖勞倫斯灣北岸到北卡羅來納州的海岸線,而這一整片海洋環境正是這些扇貝聚集的熱點所在。
扇貝的外殼呈現平滑的外形,與其他種類的扇貝相比,其特徵明顯。
太平洋扇貝的甲殼典雅而耐看,其直徑可達170毫米,呈現出粉紅紅色與深色的條紋變化。這種扇貝擁有的巨大收縮肌肉,通常直徑在30到40毫米之間,這為它在海中自由游動提供了基礎。
根據生態學家的研究,這些扇貝通常棲息於18至110米的海底,但在某些特殊地形中可達到384米深度。由於海洋環境的變遷,扇貝近期被發現的最佳聚集點為適合的水溫與食物供應地帶。這樣的聚集也常被稱為扇貝床,這些床位可能持續數年,或者固定在特定的商業捕撈區域,比如喬治銀行漁區。
這些天然的棲息地中不僅有扇貝,還有多樣的海洋生物,令這裡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縮影。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報告,大西洋海扇貝漁業現今健康狀況良好,並保持在可持續的捕撈水平。隨著管理政策的改善,扇貝的數量也是逐步恢復,讓這項漁業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野生扇貝漁業之一。
例如,資料顯示,在2008年,美國捕撈的海扇貝達到5350萬磅,價值約3.7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8年上升至5820萬磅,並達到5.329億美元,顯示出穩定的漁業狀況。
不過,並非所有的市場所需的輕鬆捕撈都能夠維持,過度捕撈的風險始終存在。
儘管目前的捕撈狀況良好,但環保組織如綠色和平(Greenpeace)對於扇貝漁業的可持續性提出了質疑。該組織指出,扇貝的捕撈對生態造成的壓力需要正視,並指出現有的捕撈技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十分嚴重。
為降低對生態的影響,近年來漁業管理部門引入了梯度捕撈系統,而且海洋環保設備如“海龜排除拖網”(Turtle Deflector Dredges,簡稱TDDs)已經有效減少了捕撈時受傷的海龜數量。這些措施使得在捕撈過程中扇貝與其他魚類的傳統捕撈方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
如此珍貴的海洋資源,面對著商業利益及生態保護的雙重挑戰,未來的漁業管理將需要如何調整,才能在經濟與生態之間取得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