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耳是一種不可逆的情況,當外耳遭受到撞擊後,會在耳廓下方形成血塊或其他液體的積聚,導致耳軟骨與供應其養分的外膜之間的分離。
菜花耳,這個名詞或許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其背後的成因卻是許多運動員不願意提及的秘密。在摔跤、拳擊、巴西柔術等全接觸運動中,運動員經常因為耳部遭受重創而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表面上看似小傷,但若不及時處理,卻可能讓耳朵永久變形。
菜花耳的主要成因是耳部的鈍性外傷,這些外傷大都發生在接觸性運動中,如摔跤、拳擊和橄欖球等。對於這些運動員來說,耳朵的每一次撞擊都可能導致耳廓下方形成血腫,這是一種鼓包狀的血液積聚。如果不及時治療,最終會演變為菜花耳。
耳朵的結構由耳軟骨及外膜組成,且耳的皮膚極為薄弱,幾乎沒有皮下脂肪,使得耳部更容易受到損傷。
此外,不僅是運動所造成的外傷,一些罕見的風濕性疾病如復發性軟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也可能導致耳部組織的發炎和破壞,增加了菜花耳的風險。
當耳部受到外傷時,血液會在耳軟骨與外膜之間積聚,這個血腫阻礙了血液流動,導致耳軟骨缺乏供氧和養分,最終可能會壞死。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在耳部形成不規則的纖維組織,導致耳廓變形,外觀類似菜花。
若能迅速排出血腫,恢復耳軟骨與外膜的密切接觸,能夠有效減少變形的風險。
因此,對於運動員來說,快速得到適當的醫療介入至關重要。
預防菜花耳的最佳方式是佩戴適當的護耳裝備。在橄欖球中,運動員通常會穿戴特製的「頭盔耳罩」,而摔跤和其他武術運動則常會使用護耳器具,以減少耳部受傷的機會。
有些運動員甚至將菜花耳視為勇氣和經驗的象徵。
對於潛在的耳膜血腫,目前的研究表明,及時排出血腫能有效減少菜花耳的發生。排出技術包括抽吸和引流、切開排膿等,這些手段都能在早期有效控制病情。
在處理血腫後,防止再次積聚也是關鍵。施加壓力的繃帶、特殊的耳夾、或是吸收性縫合術等,都是在處理後常用的預防措施。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耳部傷害的預防和治療選擇也在持續增多。
不過,若治療不及時,耳部可能會受到嚴重損傷,甚至導致耳道受損,最終形成明顯的菜花耳外觀。雖然後期有助於改善外觀的美容手術,卻無法恢復耳部的原始狀態。
有趣的是,菜花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19世紀的香港,吸食鴉片的人因長時間擱著在堅硬的木頭枕頭上,亦可能發展出菜花耳。
菜花耳不僅僅是運動傷害的象徵,還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
那麼,運動員是否應為了避免菜花耳而放棄他們熱愛的運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