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冰期,又稱南極冰蓋時期,自3400萬年前的古新世-漸新世交界開始,至今仍在進行中。這是地球當前的冰期或冰屋時期,其開始標誌著南極冰蓋的形成。這場冰期不僅改變了地球的氣候,也對人類的演化及地球生態系統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冰期的最初階段,南極冰蓋逐漸形成並將地球的氣候推向冷卻。大約在2800萬年前,東南極冰蓋已經形成並達到其當前的範圍,而在此後的2000萬年間,自北半球至南半球的地區,冰川的擴展一直在進行中。
“南極冰蓋的形成使地球從一個溫暖的溫室氣候轉變為當前的冰屋氣候,這對全球氣候系統的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整個南極冰蓋的形成,與地球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3400萬年前,當二氧化碳水平下降到750 ppm時,南極的地形開始支持陸基冰蓋的存在。隨後的幾百萬年間,南極的冰蓋大規模擴張,這一過程對戰略性的氣候變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2900萬年前,南極已有三個主要的冰帽形成,分別位於德隆寧毛德地區、甘布爾采夫山脈及跨南極山脈。隨著氣候的進一步變冷,這些冰帽迅速增大,最終合併形成了東南極冰蓋。這一過程使南極的冰蓋覆蓋了絕大多數地區,對當時的全球氣候產生了重要影響。
“冰蓋的出現不僅影響了南極的生態系統,也改變了全球的氣候模式,導致了強烈的海洋環流變化。”
北半球的冰川擴展始於約290萬年前的晚新世時期,當格林蘭逐漸被冰蓋覆蓋。在此期間,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開始經歷冰川的影響。冰川的形成不僅改變了當時的地貌,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在最後的冰期,這些冰蓋最終達到了它們的最大範圍,並造成了全球海平面的下降。研究顯示,當時的平均全球氣溫顯著低於今日,這使得冰層的擴展成為可能,並成為未來氣候變化的基礎。
“這一連串的事件表明,冰蓋的存在與消失,實際上是地球氣候系統中一個更大計畫的一部分。”
隨著這些冰蓋的演變,人類的歷史也在不斷改寫。約11,700年前,最後的冰期結束,進入了我們現在所處的全新世。這一階段的環境變化為人類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導致了農業和文明的興起。然而,儘管我們現在享受著相對溫暖的氣候,冰期的影響仍然潛藏於我們的環境之中。
在研究氣候變遷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意識到,冰蓋的變化對於地球的氣溫、海平面以及生態系統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科學界正面臨著新的挑戰,那就是如何理解並應對人類活動所帶來的氣候變化,特別是在全球暖化的時代。
“儘管我們身處暖期,冰期的影響是持續存在的,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更加珍惜和保護我們的地球。”
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變遷,我們能否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之間的關係,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