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決定理論:為什麼我們的動力來自內心深處?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一種關於人類動機與個性的宏觀理論,專注於人們與生俱來的成長趨勢和心理需求。它探討了在缺乏外部影響和干擾的情況下,人們的選擇背後的動力來源。SDT特別關注人類行為的自我動力和自我決定程度。

自1970年代開始,SDT的研究從比較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研究發展而來,並逐步對內在動機在個體行為中的主導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1980年代中期,愛德華·德西(Edward L.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在他們的著作《人類行為中的內在動機與自我決定》中正式提出了SDT,並證明其有穩固的實證支持。2000年代以來,隨著實踐應用的增加,SDT的研究顯著增長。

內在動機指的是因為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和滿足感而發起活動,而非為了達成外部目標的目的(外在動機)。

德西和瑞安進一步提出,這一理論包含三個主要的內在需求,這些需求驅動著自我啟動的行為,並具體化了個體心理健康與幸福感所需的基本養分。這些需求被認為是普遍且內在的,分別為自主、能力和關聯性。

自我決定理論的核心需求

SDT的核心在於它所強調的人類本性顯示出持久的正面特徵,這些特徵使人們在生活中不斷表現出努力、主動性和承諾。

「自我決定在今天有著更個人化和心理相關的意義:讓自己做出選擇並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或過程。」

雖然父母、教練、導師和教師在激勵和幫助他人實現具體任務和目標時可能面臨挑戰,但SDT承認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之間的相互聯繫對達成目標的重要性。然而,人們更重要的是要在內心中找到對所期望目標的「為什麼」。

基本心理需求的理論

SDT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論(Basic Needs Theory)認為,滿足自主、能力和關聯性這三項心理需求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研究表明,這些需求的滿足與個體的動機、行為以及整體幸福感有密切關聯。

自主

自主性,是人們選擇自己生活的因果代理人的願望。當一個人享有自主動機時,他們的表現、健康和投入度就會明顯提升。

能力

能力性需求則是指人們追求控制結果和體驗掌控感。研究顯示,當人們獲得正面反饋時,會顯著提升他們的內在動機,反之,負面反饋則會降低動機。

關聯性

關聯性是指人們渴望與他人互動、連結並表達關懷的需求。高質量的社會關係能夠同時滿足自主性和能力需求,從而促進心理調適和受益於良好的人際互動。

SDT強調人類天生向正向動機、發展和個人實現的成長趨勢。

內在與外在動機

SDT將動機劃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前者源自內心的天然驅動,後者則來自外部環境。研究者們透過這些理論來理解人們在不同情境中的動機來源,並分析不同動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內在動機 vs 外在動機

人們的內在動機是自我驅動的探索和挑戰的力量,而外在動機則依賴外部的期望和獎勵。SDT認為,增強內在動機的關鍵在於滿足基本心理需求,特別是自主性和能力。

結語

當人們能夠明白自己的內在需求並加以滿足時,他們就能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動力與成就。然而,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塑造自己的內心動機,從而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化呢?

Trending Knowledge

心理需求的三大支柱:為什麼自主性、能力與關聯性如此重要?
在人類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理論指出,人的動機和個性根植於我們內在的成長傾向及心理需求。尤其是在一個缺乏外部影響的環境中,我們的選擇動機更為顯著。據學者Edward L. Deci和Richard Ryan所言,自我決定理論強調了自主性、能力與關聯性這三種基本心理需求的重要性,這三者能夠直接影響個人的心
內在動機的奧秘:如何找到你真正的熱情?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熱情與內在動機,這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也關係到他們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內在動機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提供了一個理解人類動機的框架,探討了人們在缺乏外部影響下的選擇與行為。這一理論自1970年代以來便受到了一系列研究的推動,其核心在於了解滿足基本心理需求對內在動機的影響。 <blockquote> 根據內在動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