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牙科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重視口腔健康以外的美觀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上顎竇提升手術逐漸成為了重要的選擇之一。這項手術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口腔結構,並為牙齒植牙提供必要的支撐,從而幫助大家恢復迷人的笑容。
上顎竇提升手術是一項能提高上顎後方骨質的手術,主要目的是為了準備牙齒植牙的準備過程。
上顎竇提升手術,亦稱為竇提升、竇移植與竇增強手術,旨在增加上顎(上顎骨)後方的骨量,特別是在磨牙及前磨牙區域。當牙齒缺失後,牙槽骨開始重塑,留下一個被稱為「嵌頓區」的空隙,這個空間會隨著癒合過程而逐漸收縮,造成周圍骨質的高、寬兩方面的損失。此外,當缺失的牙齒是上顎的磨牙或前磨牙時,上顎竇會逐漸變大,這進一步減少了下方骨質的厚度,對植牙造成了阻礙。上顎竇提升手術的目標是將額外的骨材料移植到上顎竇中,以便增加骨量,來更好地支持牙齒植牙。
患者選擇進行上顎竇提升手術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當今牙科治療計畫中最常見的理由是為了日後的牙齒植牙進行準備。當上顎竇底部過於接近需要植牙的區域時,進行竇增強手術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以下情況的患者通常適合進行此手術:
在進行上顎竇提升手術前,醫生會進行各項檢查,以確保患者的上顎竇健康。通常需要拍攝全景X光以對上顎和上顎竇進行評估。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使用CBCT(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來測量上顎竇的高度和寬度,以排除任何竇病或病理情況。
傳統的上顎竇提升手術通常採用側窗技術,通過牙齦的切口將頰側骨牆暴露,然後切開一個窗口以進行骨移植。
手術的執行方法有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兩種是傳統的側窗技術及氧刀技術。
這種方法從患者的口腔內進行,外科醫生會在牙齦上切開一個小口,然後將牙齦組織撥開,以暴露上顎竇的側面。接下來再切開一個窗口來接觸Schneiderian膜。醫生會小心地將膜與骨頭分離,然後將骨移植材料放入新開的空間內。最後,將牙齦縫合,讓移植物在接下來的4到12個月內癒合。
這種方法則一般用於需要提升的竇底少於4mm的情況,並且侵入性較小。醫療專員會在骨頭中形成一個接近竇膜的孔洞,然後用氧刀輕輕敲擊竇底以完成提升。與側窗技術相比,這種方法的增強量通常會較少。
儘管上顎竇提升手術是相對安全的,但仍可能發生一些併發症。最大風險之一是聽膜可能被刺破或撕裂,此時醫生可進行縫合或使用補丁,若情況嚴重,則需暫停手術,等膜癒合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有些患者回報雖然有脹痛或輕微感染,但多數情況可以安全地解決。
醫生們普遍認為,竇膜的二次修復在初次手術後通常會變得更厚,這對於後續手術的成功率更加有利。
除膜撕裂外,手術還可能引起竇炎、感染、持續性疼痛、過敏反應等問題。科學家指出,手術後的恢復期通常需要3到6個月以使骨質逐漸融合進自然的竇骨中。有些外科醫生在上顎竇提升的同時會放置植牙,這樣可以在單次手術中完成患者的治療。
自1974年首次成功進行上顎竇提升手術以來,該技術持續得到完善演進,成為幫助無數患者恢復自信微笑的良方。這似乎是一個美麗的選擇,但在考慮手術時,你準備好接受這項治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