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監測,即流行病監測、臨床監測或綜合症監測,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持續、系統性地收集、分析與解釋健康相關數據的定義。這些數據對於公共衛生實踐的規劃、實施及評估至關重要,幫助政府及衛生機構在早期識別新興健康問題並及時採取行動。
公共衛生監測系統被要求提供何時、何地發生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對象的資訊。
監測系統可分為被動和主動兩種類型。被動監測系統依賴所有健康機構的例行報告來收集數據,而主動監測系統則需要實地訪問醫療機構並審查醫療記錄來識別特定疾病。雖然被動監測系統運行成本較低且耗時較少,卻有可能低報某些疾病的實際情況。因此,主動監測系統更適合用於流行病或針對消滅特定疾病的情況。
在監測流行病方面,強調了數位技術的重要性。許多大型機構如WHO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經建立出數據庫,並採用健康資訊學來跟蹤各類新興疾病的爆發,這包括季節性流感、SARS、HIV,以及2001年美國炭疽事件等生物恐怖行為。
綜合症監測是分析醫療數據以偵測或預測疾病爆發的一種方法。根據CDC的定義,這是一種使用健康相關數據進行監測的形式,這些數據在疾病確診之前即可提供足夠的信息以促使公共衛生回應。
綜合症監測系統針對學校缺勤記錄、緊急電話系統、藥品銷售及各類網絡搜尋等數據進行監控,以偵測異常模式。
社交媒體的興起為公共衛生監測提供了新手段,Twitter等平台的數據能夠及時反映出疾病流行的狀況。通過分析推文,可模擬傳染病的擴散情況,這在COVID-19疫情期間尤為重要。FB也透過聚合和匿名化數據,提供人類活動資訊協助疫情模型的建立。
數位監測方法的種類繁多,包括利用Google或維基百科的搜尋趨勢、Facebook和Twitter上的社交媒體動態、以及基於參與者的監測網站如Flu Near You和Influenzanet。這些平台的數據整合已經擴展到學校出勤紀錄、醫院急診入院數據等,為疾病監測提供了全新視野。
Flu Near You和Influenzanet等平台透過用戶參與調查,即時收集流感症狀的數據。
這些在線工具收集用戶分享的健康信息,為公共衛生決策者提供能夠即時反映疫情趨勢的數據。在新冠疫情期間,這些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允許公共衛生機構迅速反應,以減少疾病的傳播和影響。
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需定期進行實驗室檢查,其結果易於使用計算機化的實驗室信息系統進行收集和分析。透過診所的實驗室數據,應用程序可在個體層面進行詳細分析,讓衛生官員把握各類慢性病的發病率和趨勢。
例如,Vermedx糖尿病信息系統的建立,讓數千名患者的醫療數據與檢查結果得以整合,生成健康狀態報告,從而促進病患的健康管理。
然而,這一方法的局限性在於只能監測已接受治療和檢查的患者,無法識別從未接受檢查的人群,這也讓實驗室監測在流行病學中的應用有所局限。
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社交媒體和數位平台正在重新定義公共衛生監測的方式,並展現出其在防止疾病擴散方面的潛力。面對未來,我們不禁要思考:透過社交媒體的數據分析,我們是否能夠提前更快地應對全球健康危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