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的前十字韌帶(ACL)是兩條重要的十字韌帶之一(另一條是後十字韌帶),在人體的膝蓋中佔據了關鍵的角色。這條韌帶不僅用於穩定膝關節,還在日常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ACL損傷卻是運動員中最常見的膝蓋傷害之一,如何針對ACL損傷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成為許多運動人士面臨的難題。
每年,美國有超過10萬例的ACL撕裂案例,大多數ACL撕裂是由於突然改變方向所導致的非接觸性機制。
ACL起源於遠端股骨的深處,並沿著外側股骨髁的內側壁展開。ACL的主要功能是抵抗前脛骨的移動和內旋,這對於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ACL內部擁有機械感受器,能夠檢測運動方向的變化、膝關節的位置,以及加速度和張力的變化。這些功能是運動員在快節奏的運動中維持穩定的重要保證。
ACL的撕裂大致可分為兩類:非接觸性損傷及接觸性損傷。其中,非接觸性損傷更為常見,通常由於運動員在關鍵時刻快速變換方向,給韌帶帶來過大的拉力而導致撕裂。對於大多數運動員而言,重建手術是必要的,這意味著受損的ACL會被完全移除,並以自體移植物或捐贈者的韌帶進行替換。
大多數保守治療在ACL損傷後結果不佳,因為ACL無法形成纖維性血塊,主要依賴滑液供應養分,導致修復細胞流失。
儘管ACL重建手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並非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法。有些患者會選擇進行非手術康復計劃。通常,非手術療法的目標在於恢復足夠的功能穩定性、增加肌肉力量及降低再受傷的風險。非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患者需經歷急性階段、神經肌肉訓練階段及回到運動的階段等三個階段。
在康復過程中,患者會專注於運動具體的活動與敏捷性訓練,以最終恢復至運動前的狀態。
ACL手術的過程相當複雜,需要相當的專業技術。醫生在選擇手術方式時會考量多重因素,包括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年齡、膝關節的既往傷害等。通常有四種不同的移植物可供選擇,手術的成功與否在於醫生的技術及術後的康復過程。
術後康復通常需要6到12個月的時間,患者能否快速回到運動狀態,依賴於術後的護理與康復計畫的執行。
研究指出,男性與女性的ACL損傷有所差異,這可能與解剖結構、荷爾蒙等多種因素有關。女性的ACL通常較小,這使得她們在運動時有較高的損傷風險。除了解剖學因素,運動中動作模式的不同,也可能是造成女性ACL損傷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運動時動作的動態模式被認為是ACL傷害的關鍵風險因素。
面對ACL損傷,患者和運動員必須仔細考慮自己的選擇。手術還是康復,哪一種方法才是最適合你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