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 IEGs)是指在多種細胞刺激下,迅速且短暫地被激活的基因。這些基因在細胞的第一輪反應中即被啟動,而無需新合成任何蛋白質。瞬間基因與“遲到反應”基因不同,後者只能在早期反應基因產物合成後被激活。因此,瞬間基因被形容為“基因組反應的入口”。有趣的是,IEGs不僅限於細胞的內部反應,還可描述在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中合成的調節蛋白。
IEGs的表現能在內部和外部細胞信號的影響下迅速發生,且不需要新合成的轉錄因子。
目前已知的早期IEGs包括c-fos、c-myc和c-jun,這些基因與逆轉錄病毒的癌基因具有同源性。這些基因被廣泛研究,因為它們在細胞增長和分化方面扮演著早期調控者的角色。然而,越來越多的發現顯示IEGs在多種細胞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Arc/Arg3.1、Zif268和Homer這些IEGs在調節神經元的突觸強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瞬間基因的表達主要由內外信號激活,表達過程快速,無關於新的轉錄因子的合成。IEGs的遺傳序列通常較短(約19kb),並展示出特定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的豐富性,這提供了轉錄啟動的冗餘性。IEG mRNA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不受蛋白質合成抑制劑的影響,因此其快速表達也可歸因於通過組蛋白乙醯化使啟動子序列可接近。此外,IEG蛋白的表達通常是短暫的,由於mRNA迅速下調和翻譯產物的增強蛋白酶分解,使得IEGs在細胞反應中的角色更為關鍵。
基因轉錄的激活是一系列信號傳導級聯反應和必要組件(如RNA聚合酶和轉錄因子)招募的複雜系統。IEGs通常是第一反應者,許多基因在刺激後30分鐘內達到高峰,而延遲主要反應基因則需2至4小時。眾多的信號通路導致IEGs的激活,這在癌症研究中尤為重要。正因如此,許多IEGs作為轉錄因子在調節下游基因的表達方面發揮作用,或與細胞增長的變化相關聯。
IEGs的表達與神經活動密切相關,尤其涉及記憶形成、神經精神疾病和行為活動。大腦中的瞬間基因參與多種功能,透過瞬時刺激成長因子或細胞蛋白表達來修改突觸功能。這些變化被認為是記憶在大腦中儲存的機制,這一概念以記憶痕跡或記憶體為基礎。
記憶鞏固依賴於一組IEGs在大腦神經元中的快速表達。
在神經精神疾病方面,上調某些與恐懼相關記憶的IEGs有助於多種疾病的發展,如精神分裂症、恐慌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某些IEGs(如ZNF268和Arc)被認為與學習、記憶和長期增強的形成有關。廣泛的神經刺激已顯示會誘導IEG表達,這涵蓋了從感官到行為,再到藥物誘導的癲癇等多種情況。
IEGs的研究不僅限於基礎科學,仍然在臨床應用中顯示出潛力。例如,對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的研究將焦點放在IE基因的的表達調控上。HCMV是在健康個體中通常處於潛伏狀態的普遍β疱疹病毒,對於免疫系統不全的個體來說後果嚴重。
靶向IE1和IE2被認為是調節HCMV發病機制和保持病毒處於潛伏狀態的關鍵。
傳統的抗病毒療法如更昔洛韋可針對病毒複製過程的早期事件,但這些方法容易出現抗藥性。因此,通過抗sense寡核苷酸、RNA干擾和基因靶向方法靜默IE基因的表達,成為新的治療策略。同時,CRISPR技術的興起為精確的DNA編輯提供了可能,能夠去除HCMV IE轉錄所需的基因,顯示出更有效的潛力。
瞬間基因的研究不僅開拓了細胞內信號的認識,也在多個疾病模型中展現出其重要性。未來,這些基因如何在不同環境下交互作用,以及這些作用促進或減緩疾病進程的方式,將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