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中期,機械動力的快速發展讓內燃機的需求上升,其中潤滑油的角色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為了降低摩擦和磨損,更是為了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一個關鍵的角色便是約翰·艾利斯。在1866年,他創立了連續石油煉製公司,並開始探索我國石油的潛力。
約翰·艾利斯原本在醫學領域發展,但他對於石油的潛在應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他為內燃機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潤滑油。
最初,艾利斯在研究石油的醫療價值時,並未發現其顯著的療效。然而,他卻對石油作為潤滑劑的潛能感到著迷。他的目標是研發一種高粘度的全石油潤滑劑,以取代當時仍在使用的動物油和植物油,這些原料在高溫環境中效率極低。他的突破出現在他成功研發出一種能有效在高溫下工作的潤滑油,這使得內燃機的零件運作更順暢,減少了阀門卡死和氣缸腐蝕的情況。
潤滑油的主要任務是減少內燃機部件之間的摩擦和磨損,同時清潔引擎內的污泥和黃漆。除了防止腐蝕、抑制氧化,潤滑油還具有優化活塞環密封和冷卻引擎的功能。如今的機油通常是由基礎油與多種添加劑組成,使其性能更穩定。
機油能夠有效地在高溫下保持稠度,並且有助於將熱能從運作部件中帶走,降低引擎的過熱風險。
在各種內燃機中,例如汽車、摩托車和發電機,機油的作用是簡單卻至關重要的。這些機器的內部都有許多部件相互摩擦,而摩擦會浪費能量並導致部件磨損。適當的潤滑可以減少油耗,提高效率,並延長引擎的壽命。
當摩托車的活塞環在高達160°C的溫度運作時,潤滑油的粘度是保持一層潤滑膜的關鍵。這層膜減少了金屬部件之間的直接接觸,因此減少了摩擦和磨損,最終保護了整個引擎的結構。
長期以來,引擎油的更換和過濾是車輛維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過程一般被稱為更換油。根據當地法律,車主在進行油更換時,通常需要將用過的機油進行回收。定期更換油能夠有效保持潤滑油的性能,減少金屬顆粒的累積。
如果長時間運行引擎而不更換機油,可能會導致引擎損壞,甚至“引擎卡死”,即因缺乏潤滑而導致引擎突然停止運行。
因此,許多車型有其特定的機油更換時間和行駛距離的提示。這些提示雖然是粗略的指標,但能夠反映出真實的運行狀況。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汽車的引擎電腦能根據各種運行參數計算機油的狀況,進一步提升了潛在使用壽命。
潤滑油依據粘度特性進行分類,通常使用SAE的標準進行劃分。這樣的數字代碼系統使消費者能夠根據著車輛的需求選擇適當的機油,從而提升引擎性能和耐用性。中型及大型引擎通常需要多粘度油,以適應不同的工作條件。
每一種機油的配方和添加劑都旨在解決特定的問題,例如減少氧化、抗磨損或抑制泡沫。
在環保法規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機油行業也在快速發展,努力使產品更加環保和高效。新型油品的出現和舊油品的淘汰也讓行業持續改變。消費者現在更關注此類產品的環保性與經濟性。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機油將如何適應這些變化並仍然保持其基本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