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34年的巴黎,基督宗教的歷史在一個不起眼的教堂內悄然改寫。伊納爵·羅耀拉和他的六位同學在那裡立下誓言,成立了耶穌會。這不僅是基於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的理想,更是未來幾個世紀中主導宗教活動的重要基石。在這個新興的修會中,誓言的意義與時代的變遷密切相關,它不僅建立了耶穌會的身份,也影響了整個天主教會的運作。
耶穌會的創立,是在反宗教改革運動的背景下進行的。耶穌會的建立,旨在呼應當時社會與政治的需求,特別是對教育和傳教工作的重視。成員們不僅要遵循貞潔、服從與貧窮的誓言,還必須對教宗表達絕對的服從,以便能更有效地展開宣教工作。
在形式及內容上,這一切都標誌著耶穌會與其他宗教團體的不同,因為耶穌會是一個主動拓展信仰領土的力量,套用伊納爵的一句話:“為了更大榮耀的神。”
六位學生的誓言不僅是對信仰的堅定承諾,也體現了當時基督教內部對新信仰運動的多元需求。這一誓言的意義在於,它展示了他們對於靈性探索與知識追求的熱情。
伊納爵·羅耀拉強調“靈性練習”的重要性,他的教導使這些青年能夠經歷與神的深切聯結,這種靈性力量成為耶穌會的核心。
自成立以來,耶穌會便以教育為其工作重心之一。這些誓約使得他們能夠深入社區,推動普及教育,並設立學校,這在當時的社會中是前所未有的。這些學校不僅培養了大量的信徒,更成為當時知識分子的搖籃。隨著時代的推進,六位學生的誓言持續激勵著耶穌會成員,在世界各地傳授知識與信仰。
這些年輕人在誓言中許下的承諾,成為了後世無數人的精神指標,提醒著後來的耶穌會士們,教育與傳教永遠是他們的兩大核心任務。
今天,耶穌會仍在全球範圍內運作,他們的誓言及精神影響著無數人。不論是在教育、慈善或是更廣泛的社會正義領域,這些誓言都激發人們反思如何以更大、包容的方式去服務社會。這些創始精神在今天仍然適用,無論是當面對社會不公,或是為了信仰而奮鬥。
事實上,「六位學生的誓言」不僅是對於一個宗教團體的誕生,而是一個更普遍的信念:勇於追求真理與服務他人的價值。
在思考伊納爵·羅耀拉及其六位學生的誓言時,我們或許應該問自己,我們如何能夠在當今的世界中,繼承並落實這些充滿信念與使命的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