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胺(Tyramine)是一種自然產生的微量胺,衍生自氨基酸酪氨酸,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為影響情緒與行為的重要因子。儘管酪胺無法穿越血腦屏障,但它仍然能在週邊系統中引起反應,特別是在攝取某些富含酪胺的食物時,可能帶來嚴重的生理影響。如果人們在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期間食用了富含酪胺的食物,則可能導致高血壓危機的發生。
酪胺透過刺激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釋放,間接影響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
酪胺的存在在我們的飲食中非常普遍,特別是在發酵或腐敗的食物中,這些食物經常會因為酪氨酸的脫羧反應而增強酪胺的產生。發酵、醃製、陳年或腐敗的食物通常含有較高的酪胺。例如,濃烈的或陳年奶酪如切達、瑞士、帕爾馬和藍紋奶酪皆為這類食物的一部分。此外,經過醃製的肉類、泡菜及某些豆製品,甚至是啤酒和紅酒也包含較高的酪胺含量。 這些食物在室溫下或超過新鮮期之後,其酪胺水平會顯著增加。因此,與MAOIs合併攝取這類富含酪胺的食物,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發健康問題,不僅影響血壓,甚至影響情緒與行為。
科學家們越來越重視飲食中的酪胺,並計畫通過各種策略來規範生物胺在食物中的含量。
除了對情緒的影響,酪胺在生物學上也擔任著獨特的角色。研究顯示,酪胺也許會直接作為神經調節劑發揮作用,通过與一種名為“追踪胺相关受体”(TAAR1)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此受体存在於大腦及外周組織中,影響著人體的感知及情緒狀態。
有實證表明,人體內也發現了酪胺,這表明它在大腦中的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然而,攝取高水平的酪胺會導致一些潛在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那些服用MAOIs的人來說,這種風險更大。當這些人員食用含有高酪胺的食物後,可能引沁大全以致嚴重的高血壓發作,這個現象通常被稱為“起司反應”或“起司危機”。這類食品中的酪胺可以置換存儲的去甲腎上腺素,導致心率及血壓上升。
這種生理反應不僅局限在高血壓,對於敏感個體,酪胺還有可能誘發偏頭痛的發作,這一點在多項雙盲實驗中得到證實。專家指出,偏頭痛與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傳遞物質如酪胺的升高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對於那些有偏頭痛病史的人而言,飲食管理顯得格外重要。
酪胺被認為是“虛假神經傳遞物質”,當它進入去甲腎上腺素的神經末梢時,會驅使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進入血液,進而引發血管收縮。
隨著對酪胺的研究深入,人們越來越明白它在飲食中的角色及其潛在的健康危害。法規制定者也開始聚焦這個問題,並嘗試探索對於生物胺的管理方法,例如避免其生成過多的發酵過程或使用恰當的發酵起始劑。這些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酪胺在一些食品中的含量較以往有所下降,然而問題並非全然解決。
隨著我們深入了解酪胺的生物特性和其對人類情緒和生理影響的潛在後果,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在我們的飲食中,是否應該更嚴格地管理富含酪胺的食物,以保護我們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