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發行的紀錄片《Alone Across Australia》以冒險家喬恩·穆爾(Jon Muir)在2001年進行的單獨無輔助橫越澳洲之旅為主題,時長五十二分鐘。這部影片不僅介紹了穆爾的經歷,還重點描繪了他從南澳州的波特奧古斯塔到昆士蘭的伯克鎮的艱苦旅程。影片由澳大利亞Shark Island Production Ltd的三位執行製片人菲利帕·巴特曼(Philippa Bateman)、米切爾·布洛克(Mitchell Block)和詹姆斯·赫索夫(James Hersov)製作,穆爾與伊恩·達林共同撰寫劇本,由薩莉·弗萊爾負責剪輯,音樂監製為金·格林(Kim Green)。這部紀錄片在2004年4月於全框架影展(Full Frame Festival)上放映。
穆爾於1961年出生於新南威爾士州的伍倫貢,早年在格林樹高中的時候便對攀岩與登山產生興趣,並於16歲時辍學,全心投入成為專業攀岩者的生涯。
穆爾的國際成就包括在新西蘭和歐洲阿爾卑斯山的探索,還曾無動物或科技支持地踏上南北極,1999年走過南極、2002年到達北極。此外,他在海上划艇橫渡6000公里,還曾參加1984年的澳大利亞雙百年珠峰登山探險,後來在1988年成為首位在不依賴向導的情況下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男子。隨後,他還成為該山的導遊。
穆爾在澳大利亞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在極端條件下長途徒步旅行。他在乾燥的艾爾湖上成功進行了首次赤足穿越,並曾經無支援地徒步行走17000公里,最終在2001年成為首位穿越1650公里的旅人,從波特奧古斯塔走到伯克鎮。
《Alone Across Australia》展示了穆爾的旅程,途中有他的傑克羅素犬塞拉芬(Seraphine)相伴,他在這趟2650公里(1600英里)的徒步旅行中完全依賴自己。穆爾攜帶了一個手推車來運載裝備,這些裝備包括55張地圖、指南針、米飯和麥片,還有一把槍作為自我防衛。缺乏現代配備的他在旅途中沒有使用定位工具或移動電話,而是依靠狩獵和收集食物,並從澳洲內陸尋找水源,他設定每日行走20公里,並在日出時就開始行走。
整個紀錄片分為幾個部分,記錄了穆爾穿越澳洲內陸的點滴。過程中的第一部分包括他跨越鹽湖,第二部分是穿越沙漠,最後一部分則是跨越北河流。
穆爾在進行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首先面臨的自然障礙便是南澳的鹽湖。在缺乏可飲用水的情況下,他展示了自己的海水淡化過程。在這部分的後半段,穆爾由於一場14年來最強的降雨而停滯不前數天,最終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後了兩週的時間。
接下來,穆爾成功克服了他的第二個自然挑戰:沙漠,這其中包括提拉里沙漠和辛普森沙漠。他也得在這次探險中穿越全澳洲最長的丁狗圍籬。在這段旅程中,穆爾結識了旅程中的第一批人。他拒絕了幾位在旅途中對他提供的支援,其中包括在穆洛里納站遇到的馬爾科姆和科琳·米歇爾,以及在曼格拉妮遇到的約翰·哈蒙德等幾位旅人。紀錄片也記錄了他與五隻丁狗的驚險遭遇,最終他被迫屠殺了一隻,並回顧了安南代爾站的遺跡。
紀錄片的最後部分展示了穆爾的徒步旅程在北河流的最終幾天。此時,穆爾丟掉了他的手推車,僅以背包行走。隨後,他還失去了睡袋,為了能在寒冷中小憩,他不得不回去尋找自己的手推車,這也使他的進度受到影響。更令人心碎的是,他可愛的狗塞拉芬不幸吞食了丁狗毒餌而死。埋葬完狗後,穆爾不得不孤獨完成剩下的旅程。由於攝影機故障,最後100公里的路程未能被拍下,但他最終安全到達。
影片結尾,觀眾看到穆爾在旅途中減輕的體重達25公斤,以及由於營養不良而產生的健康問題。
紀錄片主要由穆爾本人在橫越澳大利亞過程中使用攝影機錄製的畫面組成,還包括他之前的嘗試和成就記錄。影片中的音樂監製金·格林為紀錄片提供了音樂支持,穆爾也為影片進行旁白。各種他在旅途中遇見的人物的訪談也由穆爾親自錄製。該紀錄片於2004年在全框架紀錄片影展首播,並在隨後參加了多個影展及系列放映,並以線上方式於 DocPlay 和亞馬遜Prime等平台提供觀看。
穆爾因其在登山領域的貢獻獲得了澳洲勳章,並於2002年被頒發年度冒險家獎。在這麼多的挑戰中,他是怎麼能夠克服困難,保持往前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