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物理學中,量子色動力學(QCD)是研究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理論,其中夸克是組成質子、中子和介子等組合重子的重要基本粒子。QCD屬於一種名為非阿貝爾規範理論的量子場論,對應的對稱群為SU(3)。在這個理論中,粒子之間的作用力是由膠子來傳遞,類似於電磁力中的光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QCD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並且經過多年的實驗積累了大量的證據。
強相互作用的獨特特性使得夸克在某一種程度上地牢牢地「困住」在重子之中,無法獨立存在。
QCD表現出了三個顯著的特性:顏色禁閉、漸近自由和手徵對稱破缺。
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首次使用「夸克」這個術語,這個名字其實來自詹姆斯·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者》。最初,只有三種夸克被發現,因此三個顏色的概念隨之引入,這與人類感知的三種顏色(紅色、綠色和藍色)有類似之處。
隨著實驗的發展,物理學家們發現,組合粒子並非所有都是基本粒子,對它們的深入研究引領了夸克模型的提出。
伴隨著隱藏在強相互作用背後的基本結構模型的形成,QCD的理論框架也在不斷健全。比如格點QCD的數值模擬已經提供了一些非微擾狀態的見解,包括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等新的物質狀態。
在當前物理研究的潮流中,QCD的理論及其預測對於理解宇宙的基本結構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對高能物理實驗的解析和未來的量子場論發展方向中,QCD似乎具有無限的探索潛力。隨著我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不斷加深,這引發了一個重要問題:在未來的物理研究中,我們將如何更深入地解開強相互作用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