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主義革命:1980年代的腦科學新視角如何改變了心理學?

在1980年代,心理學界經歷了一場關鍵的革命,這場革命不僅改變了我們對人類思考的理解,也重新定義了心智與大腦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都源於連結主義的崛起,這個新興理論推翻了傳統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並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人類思維的運作。

連結主義強調的是分布式處理的概念,這是相對於早期資訊處理的封閉系統而言的一種新方式。它認為,人的思緒並非孤立的,而是由多個相互聯繫的「節點」所組成。在這種模型中,資訊的處理類似於計算機的操作,透過連結節點的活化,知識得以形成。

「與語意網絡不同的是,這裡的知識並非由單一特定的節點來代表,而是由不同活化的節點組合構成。」

認知過程的多重模型

這一時期,許多模型和理論相繼被提出,以描述人類如何處理資訊。其中,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根據這個理論,智力由創造性、分析性和實用性三個部分構成,這些能力共同作用,使得個體能夠過濾和解決問題。

「創造力是產生新想法的能力,而分析能力能幫助個體決定這些想法的優劣。」

在這個模型中,認知處理被界定為三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元組件、表現組件和知識獲取組件。每個部分都在各自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決定了我們如何從高階的執行功能轉向低階的功能。

工作記憶的運作

針對資訊處理的討論,工作記憶模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框架。根據阿特金森-希夫林的多儲存模型,資訊在進入長期記憶之前,必須經過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三個階段。

「工作記憶被描述為收集、操縱、存儲和檢索記錄資訊的科學。」

在這個模型中,中央執行系統彷彿是大腦的秘書,負責決定哪些內容需要注意和如何響應。相較於短期記憶的有限容量,長期記憶則可能無限制地儲存資訊。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另一種視角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他提出人類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具備不同的認知能力。他將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並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類在處理資訊的方式上也會隨之改變。

「在感覺運動階段,嬰兒依賴感官進行資訊處理,並且用反射行為來回應。」

在皮亞傑的模型中,人的認知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這對於理解兒童及青少年的智力發展至關重要。

結論

連結主義的革命改變了我們對心理學的理解,讓我們意識到資訊處理過程的高度複雜性及其成就。這一全新視角無疑為未來的心理學研究指明了方向。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是否會找到更多的線索來揭開人類思維的神秘面紗?

Trending Knowledge

斯登伯格的智慧三角:創造力、分析力和實用力如何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在探索智力和思維的過程中,斯登伯格的智慧三角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來了解人類的思維模式。該理論強調創造力、分析力與實用力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揭示了它們對個人思維方式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本文將深入討論這三種類型的智慧如何協同運作,影響我們的學習、實踐和日常決策。 智慧的三個面向 斯登伯格認為,智慧主要由三個面向組成:創造力、分析力和實用力。這三
認識心智運算:大腦如何像電腦一樣處理信息?
在認知心理學中,信息處理是一種旨在理解人類思維的方式,將認知視為本質上類似計算的本質,其中心智為軟體,而大腦則是硬體。這一理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1940年代至1950年代,二戰後的這段時間為資訊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blockquote> 信息處理的方法不僅與心理學中的認知主義息息相關,還與哲學中的計算理論密切聯繫。 </blockquote> 信息處理可分為垂直或水平兩種模式,並可
工作記憶的奧秘:大腦的“中央秘書”如何處理複雜信息?
在認知心理學中,信息處理是一種理解人類思維的取向,將認知視為本質上計算的性質,將心智視作軟體、大腦視作硬體。這一理念源於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信息處理的方法論與哲學上的計算理論及心理學中的認知主義密切相關,也是哲學中功能主義的一部分。 <blockquote> 信息處理可分為垂直或水平兩類,無論哪種方法,都可以是集中式或分散式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