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安全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定義為「達到適當的操作條件,預防事故或減輕事故後果,從而保護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免受不當輻射危害」。然而,儘管核電行業在安全和性能上有所改進,並提出了新的安全反應堆設計,完美的安全仍無法得到保證。尤其是人類錯誤和外部事件的影響可能超出預期,尤其是在以往的事故中,我們經常目睹了這些情況的發生。
例如,福島核電廠的設計者未曾預料到由地震引發的海嘯會使備用系統失效,而這正是穩定反應堆所必需的。
每一座核電廠都屬於一個複雜的系統,該系統不會因良好的設計和工程就能被視為絕對可靠。經歷過1979年三哩島事件的專家指出,核反應堆內部複雜的機械系統中,有各種可能出錯的細節。當一個故障發生後,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讓即使是最受過高級訓練的核工程師也無法及時應對。
人類錯誤是核電廠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重大事故發生的前一年,無數小問題如果未及時解決,可能最終導致災難的發生。例如,在反應堆的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的疲勞、判斷錯誤或程序不當都可能導致無法預料的情況出現。
專家認為,原子能行業的安全文化需要加強,因為徹底的安全體系能夠隔離人類錯誤的影響。
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以來,全球對核安全的關注增強。許多國家開始重視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並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然而,這些改進也是不可避免地面臨挑戰,尤其是在發生重大災難的時候。
除了人類錯誤外,核電廠還面臨着來自外部的威脅,如自然災害或恐怖襲擊。2011年的福島事故突顯了這些潛在危險。地震和海嘯的組合摧毀了核電廠的安全系統,導致了放射性物質的洩漏。
核電廠必須設計成能抵擋不同形式的自然災害,並進行定期的安全評估。
在許多國家,核電廠被設立在沿海地區,利用海水冷卻系統,但這同樣使其面臨海嘯的威脅。專家們強調,核電設計必須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極端氣候事件,包括洪水和地震。
隨著核恐怖主義的威脅增加,許多國家的核電廠也面臨潛在的恐怖襲擊。對於核設施的保護措施通常包括武裝警衛和監視系統,以便在遭受攻擊時進行及時反應。儘管如此,依然無法排除核設施受到攻擊後可能引發的後果。
在發展核電的同時,如何保持安全和預防事故,依然是政府和運營商面臨的重大挑戰。
例如,在美國,核電廠的安保措施包括重建無法迅速重啟的保險期。反應堆一旦關閉,一段時間內將需要外部電力來啟動冷卻系統。這一點在福島事故中造成的損害中得到了證實。
在回顧核電廠的事故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錯誤、外部威脅及未來潛在的風險正是導致核災難的主要原因。面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如何更進一步防範人類錯誤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保障公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