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全球化的趨勢加劇,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機構標準化的需求日益增強。學術排名榜變成了許多學校自我宣傳的重要工具。其中,學術排名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學術排名世界大學(ARWU),自2003年以來一直受到高度關注與評價。然而,儘管ARWU以其客觀性和透明度贏得不少讚譽,但它依然招致了廣泛的批評,主要是因為其對於大學規模與質量間的矛盾未能合理調整與考量。
ARWU,又稱上海排名,最初由上海交通大學於2003年刊登,作為全球大學排名的開創者,該排名考量多種指標進行評估。自2009年以來,ARWU已由上海排名顧問公司負責出版,而這家扎根於中國的機構專注於高等教育的研究與發展。
“這些大學的表現是通過多個研究表現指標進行仔細評估的。”
ARWU現在根據整體院校表現以及特定科目對院校進行分類,並設有獨立的區域排名,如大中華地區排名和馬其頓高等教育機構排名。根據第三方的評價,ARWU被認為是世界上三個最具影響力和廣泛關注的學術排名之一。
根據《經濟學人》於2005年的報導,ARWU被評價為“全球研究型大學中使用最廣泛的年度排名”。儘管其受到相當高的讚譽,但許多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在某些方面,ARWU的方法學相當穩固……看起來是一個很好地比較不同大學的嘗試。”
然而,ARWU方法的主要批評來自於其未能針對不同學校的規模進行調整,大型機構自然能夠在排名中佔上風。這使得小型院校在排名中幾乎無法競爭,暴露了質量與規模之間不平衡的問題。
“ARWU依賴於獎項因素,從而削弱了教學質量和人文學科的重要性。”
除了對研究性能的過度依賴外,學術界對此排名的批評進一步指出ARWU方法學中數據的可靠性問題,特別是在1997年之前的數據使用上。許多學術文獻強調,ARWU的排名方法無法反映學校的實際教育質量。
由於ARWU存在著過度強調英語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的風險,甚至引發了法國等國的強烈反議。這些批評者質疑ARWU的排名體系不適用於法國獨特的教育系統,並指責它加深了對大型院校的偏見,進一步推動國家合併大學的步伐。
“北京學者認為,任何排名都應謹慎使用,尤其是它們所使用的數據和方法。”
面對這一系列的批評,許多學者呼籲對現有的全球大學排名系統進行改進與重新評估,傾向於著重考量教育質量、學生滿意度等因素,而不僅僅是出版物或獲獎數量。目前的排名系統未能合理考慮不同學校之間的特質差異尚需進一步改革。
在當今教育界,是否有可能找到一種新的評估標準,使得所有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都能公平地表達自己和獲得公正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