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學和連續介質力學中,粘彈性是材料在變形過程中展現出粘性和彈性特徵的性質。這種特性使得一些材料在承受應力時不僅在形變上顯現出反應,更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眾所周知,粘彈性材料的應變行為不僅取決於施加的應力,還取決於應力施加的速度及時間。
粘彈性材料的行為有著不同於純彈性或純粘性材料的特徵,其中的應變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
歷史上,十九世紀的物理學家如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路德維希·玻爾茲曼和喬治·凱爾文對玻璃、金屬和橡膠的蠕變及恢復研究進行了深刻的探索。進入二十世紀末,合成聚合物的工程化促進了對粘彈性的深入研究,使得人們更好地理解其在工程應用中的重要性。這些材料的時間依賴性主要體現在應變速率和施加應力的關係上,可以分為線性和非線性反應。
在粘彈性材料中,彈性和粘性並存的特性使得它們在受力後能夠展現出獨特的行為。例如,當一個材料受到恆定的應力時,卻會不斷在應變上趨於穩定;而一旦應力解除,其形狀也會在一段時間內慢慢回復,這是由於內部的分子重新排列而造成的。
許多粘彈性材料顯示出類似橡膠的行為,這是由於其內部的熱力學理論所解釋的聚合物彈性。
在探討粘彈性行為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其在應變和施加的應力之間的關聯性。粘彈性行為使得材料在不同的應力狀況下,無論是低應力還是高應力,它的形變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響應特徵。特別在靜止狀態下,粘彈性材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展示出應變增長的現象,這稱為蠕變。而在某些情況下,其應力或應變的速率亦會彼此影響,造成材料特性的非線性變化。
在測量這類材料的動態性質時,動態力學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技術通過施加小幅度的交變應力來研究材料的應變反應。特別是,在交變應力下,純彈性材料的應變是與應力相位同步的,無延遲,而粘性材料的應變則會有90度相位延遲,粘彈性材料介於兩者之間。
當無法透過單一模型解釋材料的行為時,工程師們通常會借助多種模型,如麥克斯韋模型、凱爾文-沃伊特模型等,來解釋材料在不同負載條件下的行為。
不同的粘彈性模型各有自身的特徵和適應的用途。麥克斯韋模型由純粘性阻尼器和純彈簧串聯組成,主要用於解釋材料在恆定應力下的應力延遲行為。而凱爾文-沃伊特模型則以聚合物的固體行為為基礎,描述了在恆定應力下,材料會逐漸趨於穩定的變形行為。
在研究這些材料的時候,我們也會面臨一些挑戰。例如,當材料的變形變得很大或者在設定的負載條件下,材料的性質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就需要非線性模型來描述其複雜的行為。科學家們對這些現象的探討不僅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材料本質的理解,也促進了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最終,粘彈性行為不僅是物理與化學的交互作用,在日常生活與工業應用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面對這樣的材料特性,我們不禁要思考:這些時間依賴的反應將如何塑造材料科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