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切除術(Prostatectomy)是一種外科手術,主要用於切除前列腺的全部或部分。這種手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最早由威廉·貝爾菲爾德(William Belfield)在1885年執行。隨著醫術的發展,這項手術不僅應用於良性疾病,如尿路阻塞或良性前列腺增生,還成為前列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本文將探討前列腺切除術的演變及其對醫學界的影響。
前列腺切除術可分為簡單切除術和根治性切除術。簡單切除術僅去除部分前列腺,主要針對良性疾病;而根治性切除術則是去除整個前列腺及周邊組織,通常用於癌症病例。
威廉·貝爾菲爾德被廣泛認為是在19世紀進行第一例計劃性前列腺切除術的人,該手術是在芝加哥的庫克郡醫院進行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外科醫生參與了前列腺切除術的發展。1904年,休·H·楊(Hugh H. Young)和威廉·斯图尔特·哈爾斯特德(William Stewart Halsted)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開發了開放式根治性切除術,這為後來的手術定下了基礎。
1945年,愛爾蘭外科醫生泰倫斯·米林(Terence Millin)發展了根治性經腹部切除術,這成為了治療前列腺癌的一項突破。隨著技術的持續精進,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使用顯著增加。
前列腺切除術可以通過各種技術進行,包括開放式手術和微創手術。開放式手術通常通過下腹部或肛門進行大切口以達到前列腺。而微創手術則是利用機器人輔助手術,通過小切口執行手術,這種方法因其創傷小、恢復快而受到青睞。
根據研究,外科醫師的技術水平對手術結果和併發症發生率有著重要影響。醫師執行的手術數量越多,患者的手術結果通常越好。
如同所有外科手術,前列腺切除術也有潛在的風險和併發症。這些可能包括出血、感染、血栓、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特別是對於經歷根治性切除術的患者,他們可能會面臨性功能障礙或尿失禁的風險。根據一項研究,手術後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超過50%。
反向射精也是一個常見問題,這意味著患者在手術後將無法正常射精。而對於那些希望保持生育能力的男性來說,這是個重要考量。
隨著醫學技術的持續發展,企圖改善手術技術以減少併發症的可能性。新的微創手術技術進一步推動了前列腺切除術的演進。此外,對於術後功能障礙的管理也表現出創新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等。
前列腺切除術的費用在美國相當高,一項研究顯示,平均住院費用達到34,720美元,這對於許多無保險的患者來說是難以承擔的負擔。
透過百年的發展,前列腺切除術不斷演變,成為治療前列腺癌及其他相關疾病的重要手段。在眾多挑戰者中,第一位成功理論化這項手術的醫生無疑對醫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在未來的醫學進步中,這些技術還能帶來哪些新的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