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目前已知的最常見的眼部癌症,而後眼部的黑色素瘤更加難以被察覺。它源自眼睛的色素層——葡萄膜,主要包括虹膜、脈絡膜和睫狀體。儘管這種癌症每年在全球影響著數千人,但許多人對其並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可能正面臨著潛在的危險。
當眼睛的黑色素細胞異常增生並形成腫瘤時,這便是黑色素瘤的開始。許多患者在早期階段可能完全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
後眼部黑色素瘤常被細分為三種類型:虹膜黑色素瘤、脈絡膜黑色素瘤和睫狀體黑色素瘤。其中,虹膜黑色素瘤的轉移風險相對較低,而脈絡膜黑色素瘤和睫狀體黑色素瘤則具有較高的轉移潛力。
患者通常可能在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察覺到視力模糊、視野變化等症狀,這使得及早診斷變得極其困難。
當黑色素瘤位於視網膜和脈絡膜之後,由於這些部位的結構和位置,它們較難被檢測到。許多人可能只是在常規檢查過程中,或在出現一些視力問題後才第一次注意到這種癌症。這意味著患者最終就診時,腫瘤可能已經處於晚期。
另外,由於眼部腫瘤的多樣性,有時醫生可能在初診時無法立即確定診斷。在某些情況下,腫瘤可能以微小顆粒的形式存在,難以用常規檢查法發現,因此即使進行過眼科檢查,患者也可能意外地放過這種潛在的危險。
幽靜黑色素瘤的症狀可能多樣,包括:
由於這些症狀和徵兆可能與其他眼部疾病相似,使得即便出現問題,患者也可能忽視去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診斷黑色素瘤通常需要透過專業的眼科醫生進行更深入的檢查,通常會使用超聲波、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等技術來觀察眼部的狀況。
對於後眼部黑色素瘤的治療,常見的選項包括外科切除、放射治療和新近獲批的免疫療法。其中,放射治療根據腫瘤位置的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來提高治療效果。結合傳統的外科手術,許多患者的生存率也在逐漸提高。
不幸的是,一旦黑色素瘤擴散至肝臟等遠端器官,五年生存率下降至僅約15%。然而,透過早期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方案,許多患者仍有存活的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分子檢測也正在成為預測病情進展的新工具。
對於後眼部黑色素瘤患者,定期的檢查以及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其生存機會。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後眼部黑色素瘤有其潛伏性和隱蔽性,但通過定期檢查和增強公眾意識,病症仍然能夠更早地被發現。未來,我們是否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識別這種黑暗的眼睛裡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