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每年都造成成千上萬的人類死亡。然而,透過有效的疫苗接種,這一切都能有所改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接種狂犬病疫苗不僅能預防這種疾病,還能保護潛在的高風險群體。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狂犬病疫苗的接種時機、接種流程以及安全性,幫助你了解在何時接種疫苗能獲得最佳的保護。
狂犬病病毒通常通過感染動物的咬傷或抓傷傳播給人類,但也可能透過間接接觸感染者的唾液而暴露。
WHO建議,所有高風險群體都應考慮在暴露前進行狂犬病疫苗接種。這些高風險群體包括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區的兒童、獸醫、研究人員以及計劃前往有狂犬病風險地區旅行的人士。通常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接種三劑疫苗:零天、第七天,以及二十一天或二十八天。
若個體曾有潛在的暴露,需要進行迅速的疫苗接種。此時,建議在兩周內接種四劑疫苗,並在第一劑接種時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曾經接種過疫苗的人,只需接種一劑疫苗。儘管接種疫苗並非治療,但如果在病毒未到達大腦之前接種,依然可以阻止狂犬病的發展。
狂犬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長,因此在暴露後進行接種的效果通常非常理想。
狂犬病疫苗對所有年齡群體均是安全的。雖然約35%到45%的人會在接種部位出現短暫的紅腫和疼痛,5%到15%的人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或噁心,但這些副作用通常是輕微且短暫的。考慮到狂犬病的致命性,接種疫苗始終是明智之舉。
人類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自1967年開始使用,是一種有效的滅活疫苗。除此之外,WHO目前也推薦使用新研發的雞胚細胞疫苗和純化的Vero細胞狂犬病疫苗。這些疫苗均是安全且有效的,並可用於預防和治療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的發展可追溯至1885年,當時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與艾米爾·魯克斯共同研發了全球首個狂犬病疫苗。首名接受疫苗接種的人是九歲的約瑟夫·邁斯特,他因被狂犬犬咬傷而接受了這項治療。在早期的疫苗研發過程中,來自被感染兔子的脊髓樣本被用以製作疫苗,起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手段。
在世界許多地方,狂犬病疫苗的接種率逐年上升,年度接種人數已達到2900萬以上。
隨著疫苗技術的進步,現代細胞培養狂犬病疫苗的成本曾一度過高。然而,WHO遵循的標準注射方式的效果與成本分拆注射相同,提供了在資源緊缺的地區效果之餘同時兼顧經濟的選擇。
針對家庭寵物如犬、貓及其他動物的預防接種已成為各地公共衛生計劃的重要部分。此外,針對野生動物的口服疫苗也逐漸被應用,旨在建立“免疫屏障”,降低病毒對人類或其他動物的威脅。
最後,接種狂犬病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保障社會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環,您在生活中又怎樣決定何時該進行疫苗接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