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歐洲,亞非裔人群的存在已經不再是秘密。他們由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移民及其後代組成,在文化、經濟及社會各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以下是對這一特定群體在歐洲的數量和分佈情況的深入探討。
根據2019年的數據,歐盟內大約有960萬人擁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或非加勒比海的血統,佔總人口的約2%。值得注意的是,超過50%的人口集中在法國。根據統計,其他擁有較大亞非裔人口的國家的名單中,德國和英國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英國,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大約有250萬黑人人口,包括混血人。這些人群包括來自歐盟的黑人移民,例如德國-英國混血族群。至於瑞士和挪威,撒哈拉以南非洲裔人口分別為114,000和115,000。這些數字主要是由難民及其後代組成,然而,挪威並沒有針對民族或種族的正式統計數字。
截至2017年,土耳其有150萬非洲人生活,其中25%位於伊斯坦堡。
在歐洲,基於外觀或可見特徵的歧視和污名化已成為亞非裔人群的普遍現象。許多黑人人士在工作場所面對廣泛的歧視,這些障礙無處不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與其才能和專業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許多國家面臨的問題包括警察暴力、種族檢查以及其他社會人士的種族暴力和虐待。
在學校中,黑人學生也時常遭受到種族欺凌以及教學材料的偏見。這對於黑人社群的教育成就和生活機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黑人歐洲人遭受健康護理的拒絕及媒體的刻板印象等問題也是十分嚴重的。
目前,歐盟或各個成員國並沒有明確的政策專門針對針對黑人歐洲人的種族歧視。儘管有法律措施提供法律救濟途徑,反黑人種族主義在歐盟內依然普遍。2020年,歐盟主席范德萊恩推出了新的反種族主義行動計劃,計劃涵蓋多項舉措。
這份行動計劃呼籲成員國在2022年底之前採納國家反種族主義行動計劃(NAPAR)。
截至2023年3月,德國、西班牙和瑞典等國已經制定了完善的反種族主義行動計劃。根據歐盟基本權利機構的調查,在德語地區,特別是德國,54%的移民報告曾遭遇種族騷擾,這一比例遠高於歐盟的平均水平30%。
由於外部因素和社會結構的影響,亞非裔在歐洲的存在十分複雜。他們的歷史和當前的社會地位提示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多元文化下實現平等與包容。正如一個重要的問題所引發的思考,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這一群體在塑造我們社會中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