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經歷各種聲音,有時是悅耳的音樂,有時則是刺耳的噪音。背後的科學是什麼呢?聲壓級(Sound Pressure Level, SPL)作為聲音強度的測量,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環境及生活的呢?
聲壓是由於聲波對空氣施加壓力而引起的變化,這種變化由麥克風的膜片所感知。
聲壓級的測量通常使用音量計(Sound Level Meter, SLM),這是一種常見的手持裝置,內置麥克風來檢測不同的聲音。最有效的音量計麥克風是電容式麥克風,因其兌換精度和可靠性安裝在人耳旁邊。通過檢測到的聲壓,音量計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由於聲壓是以帕(Pa)為單位,因此聲壓級的標準是以分貝(dB)表示,其中0 dB SPL等同於20微帕斯卡的壓力。
透過把電壓信號轉換回聲壓,儀器能夠準確顯示出結果的聲壓級。
聲壓計被廣泛應用於噪音污染研究,尤其在工業、環境、採礦及航空噪音等領域。眾所周知,噪音污染對人類健康有極大影響,因此對聲音進行量化以促使其控制無疑是有必要的。
當前國際標準IEC 61672-1:2013,為音量計的功能和性能提供了指導。該標準對音量計的種類和等級的劃分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幫助實現噪音控制計畫,更能確保在研究及執法中的準確性。
然而,儀器的讀數並不完全與人耳感知到的音量相符;這是因為人耳對不同頻率的感知方式不一。
IEC標準61672-1將聲音測量儀器劃分為「常規」音量計、「積分平均」音量計和「積分」音量計。這些不同類型的儀器具有不同的時間加權處理方式,基本上是根據電壓信號的時間特性進行平均化,以便更準確地反映出環境中的聲音特徵。
而聲音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依賴於頻率加權和時間加權的選擇。
隨著科技的進步,個人噪音劑量計(Personal Sound Exposure Meter, PSEM)的出現使得對噪音的測量更加便捷。這些小型、便於穿戴的裝置可以長時間測量個體的噪音暴露,進一步促進健康與安全規範的遵循。
這類儀器的精準性與操作便利性,意味著未來更多日常生活中的噪音管理將變得更加簡單與有效。事實上,根據當前的健康標準,這些測量儀器的數據將直接影響工地的噪音監控政策與執行力。
噪音的管理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部分。
在今天的世界中,音量測量技術的進步顯示了如何利用數據提升環境管理與健康安全。然而,面對不斷增加的聲音污染,未來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將其轉化為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