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3年5月的一次大會上,德國足球協會(DFB)做出了關鍵決定,實施了德國足球的重大改革——成立2. Bundesliga(第二職業聯盟)。這一決定不僅為職業足球帶來了新機會,還結束了過去一段時間內由於改革失敗而導致的俱樂部經濟問題。
隨著德國商業足球運動的專業化,這一新聯賽的誕生對於很多曾經在德甲與地區聯賽之間掙扎的俱樂部來說,無疑是一個重新振作的機會。
聯賽在1974年8月正式啟動,最初分為南北兩個組別,每組有20支隊伍。創建2. Bundesliga的目的,是為了填補德甲與地區聯賽之間的空白,為職業與業餘足球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這項改革不僅是為了改善當前情況,更是為了保護俱樂部的長期發展。
自1963年德甲成立以來,隨之而來的五個地區聯賽運營並未奏效。其收收入的極不平衡並電子成功導致許多俱樂部面臨財務危機,特別是在降級後。這導致了1971年的德甲醜聞,當時部分俱樂部因操控比賽而逃避了降級。該事件重創了公眾對德國足球的信心,因此漸漸形成了成立專業聯賽的急迫感。
根據當時的規則,南北部的冠軍球隊將直接晉級德甲,而兩個亞軍將通過季後賽爭奪剩餘的晉級名額。隨著時間的推移,聯賽結構經歷了多次變化,最終在1994年確立了現在的18支參賽隊伍的單一聯賽模式。該地區聯賽的設立不僅為俱樂部提供了競爭機會,也成為了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2. Bundesliga來說,成功並不單單是以勝利和晉級為標準,維持俱樂部的經濟健康和長期發展才是首要任務。
在成立初期,2. Bundesliga專業化的運營對於增加觀眾吸引力起到了顯著作用。至2022–23賽季,其場均觀眾人數已達到22,224人,成為全球非頂級聯賽中觀眾量最高的聯賽之一。這一過程顯示了職業足球的回報,並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和贊助商。
隨著聯賽的運作模式逐漸穩定,許多曾經的德甲俱樂部,如1. FC Nürnberg 和VfL Bochum等,成功重返德甲,彰顯了2. Bundesliga作為發展平臺的有效性。這些俱樂部不僅實現了運動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對社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進入21世紀,2. Bundesliga面臨著與其他高水平聯賽競爭的挑戰。在保持專業化的同時,聯賽也在努力吸引新興市場和年輕觀眾。轉播權的改革、數字媒體的利用以及球迷參與度的提升,這些都是為了讓德國足球繼續保持其吸引力。
隨著風格的變遷和規模的擴大,對於德國足球的未來來說,我們必須再一次討論:職業足球的生態系統究竟需要何種標準與結構?
這場1970年代的足球革命不僅影響了德國的足球文化,還為全球範圍內的足球發展提供了啟示。足球的過去與現在是如何交織,未來會如何演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不斷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