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即身體氣味,是所有動物皆有的特徵,其強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行為模式和生存策略。人類的體味不僅具有強烈的遺傳基礎,還會受到性別、飲食、健康和藥物等各種因素的強烈影響。研究表明,男性的體味在性吸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因為它是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HLA)雜合性的有效指標。
許多研究顯示,女性會被那些體味與自己有所不同的男性吸引,這表明他們可能擁有不同於自己的免疫基因,可能有助於生出更健康的後代。
在人類中,體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飲食、性別、健康和藥物,但主要貢獻來自於皮膚腺體分泌物上的細菌活動。人類有三種類型的汗腺:小汗腺、頂漿腺和皮脂腺。小汗腺是從出生起便存在,而後兩者主要在青春期後才開始活躍。體味主要是由頂漿腺所產生,這些腺體分泌的化合物會被皮膚菌群代謝成氣味物質。
這一過程大多發生在腋下區域,儘管這些腺體也可在乳暈、肛周和肚臍周圍找到。
在許多動物中,體味具有重要的生存功能。強烈的體味可能是對掠食者的警告,例如豪豬的臭味,或者也可以表示該獵物不適口。有些動物在假裝死亡以自保時,會產生強烈的氣味,以使掠食者誤認為其已經死亡並處於腐爛的階段。
在人類中,體味作為一種信號傳遞的方式,能夠實現物種間的化學信號交流,即所謂的費洛蒙。這些信號主要透過體液進行傳遞。要點在於,體液中所含的費洛蒙能夠影響性吸引、社交行為,甚至繁殖。
例如,母親能夠通過氣味識別自己生物學上的孩子,這種識別在母親和嬰兒的關係中至關重要。
費洛蒙在繁殖過程中發揮著作用。女性在排卵期間的嗅覺特別敏感,這進一步影響了配偶的選擇。他們傾向於對不同的MHC型別具有吸引力,這有助於增強家庭的穩定性以及提高後代的存活率。
人類能夠透過氣味識別血緣關係。這種能力不僅存在於成人之間,嬰兒能夠通過母親的氣味識別她,而母親也能夠辯別出自己的孩子。
體味受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分子的影響,而這些是由基因決定的,對於機體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ABCC11基因也與體味有著緊密的聯繫,這影響腋下氣味和耳垢類型。
擁有功能性ABCC11基因的個體通常會面臨較強的體味,而在東亞人群中,失去功能性ABCC11基因的情況普遍存在,這與他們的氣味表現有關。
體味可能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飲食、生活方式,以及個人的衛生習慣。有研究發現,常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其汗水的氣味更為宜人,甚至被形容為“花香、果香、甜香和藥用香氣”。
當然,使用除臭劑、抗汗劑等手段可以有效減少體味。全球市場對於這類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顯示了人們對體味的重視和對個人衛生的關注。
在2014年,全球除臭劑市場的估計規模達到130億美元,並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增長。
透過進一步的研究,我們能否更深入了解體味與基因之間的關係?這是否會改變我們對個人衛生和社交行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