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及癌症時,許多人會想到吸煙、肥胖和遺傳因素,然而,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風險因素值得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逐漸了解到,癌症的成因是相當複雜的,可能涉及生活方式、環境以及特定病原病毒等多重因素。
根據最新的研究,大約90-95%的癌症病例是基於環境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基因突變。
癌症的成因中,環境因素扮演著重要角色。許多化學物質被認為是致癌物,例如,長期接觸香煙中的致癌物質可以引發肺癌,而一些工業化學品也被證實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相關。
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飲食習慣不良和缺乏運動,已經被發現與癌症風險加大有直接聯繫。
感染某些病毒、細菌和寄生蟲也是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舉例來說,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與子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根據WHO的資料,全球約有18%的癌症死亡與感染有關。
根據統計,僅有約5-10%的癌症病例是由於遺傳基因缺陷引起的。儘管這個比例不高,但家族史中的遺傳癌症如BRCA1/BRCA2基因突變仍然是值得關注的風險因子。這類突變大大增加個體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研究顯示,身高和癌症風險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繫,因為較高的人擁有更多的細胞。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均衡的飲食習慣和足夠的體育運動對預防癌症至關重要。特定食物與特定癌症之間的連結,如高鹽飲食與胃癌的關聯,值得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格外留意。
雖然心理壓力本身不被認為是癌症的直接風險因素,但卻可能對已經確診的癌症患者的佳癩效果產生不良影響。例如,研究顯示癌症患者的自殺風險大約是正常人的兩倍。
癌症的早期檢測對於提高生存率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子宮頸癌和結腸癌的早期篩查已被證實能改善患者的康復率,而乳腺癌的篩查則存在一些爭議。
癌症治療通常結合放療、手術及化療等多種方法,但疼痛及症狀管理在患者的照護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隨著全球癌症病例的不斷增加,各國對於癌症研究和治療的投入也在逐年增長。2019年全球病例增加了2360萬例,而癌症死亡人數達到1000萬。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我們需要更深入了解癌症的隱秘成因,以便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這一疾病。
面對如此多的風險因素,你是否想過,自己能否採取行動降低癌症的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