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AF)是全球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普遍性逐漸提高。然而,許多人並不清楚這種病症潛藏的危險性。心房顫動錯誤地影響了心臟的電生理功能,從而導致血液回流不暢和血栓的形成,這些後果可能進一步引發致命的心臟病變。
心房顫動(AF)是一種心臟疾病,平均每年有8到20萬人因心房顫動及其併發症而死亡。
心房顫動的成因多樣,包括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其中,以高血壓和心臟病最為常見。心房的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會導致心房顫動的發生,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雖然部分心房顫動患者無任何症狀,但許多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疲勞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心房顫動還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和中風等潛在的威脅。
「根據研究,心房顫動患者中有約15%可能在未來發展成中風,而這一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劇增。」
心房顫動的主要危險之一在於其能顯著增加中風的風險。這是因為在心房顫動的情況下,血流可能會在心臟內的某些區域停滯,導致血塊的形成。這些血塊可以進入血液循環,最終到達大腦,從而引發中風。
心房顫動的診斷相對簡單,通常可以通過心電圖(ECG)檢測來確認。心電圖能夠顯示心臟的電流活動,進而幫助醫生確定是否存在顫動情況。此外,24小時心電圖監測或事件監測儀亦可用於捕捉間歇性心房顫動的情況。
針對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多樣,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抗凝藥物可以用來降低中風風險,而控制心室率的藥物則幫助改善症狀。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電燒心臟某些部位的手術或是植入心臟監控裝置。
「心房顫動的長期管理包括定期檢查和風險因素的控制,例如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的監測。」
儘管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不斷進步,但很多患者依然面臨著心臟疾病的重大風險。與心房顫動相關的併發症及其高發病率給全球公共健康帶來了挑戰。因此,加強對心房顫動的宣傳教育和早期篩查將至關重要。
「我們必須始終警惕心房顫動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尤其是它與其他疾病的交互影響。」
那麼,我們應如何提高對心房顫動的認識,以減少它帶來的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