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的動靜脈畸形(AVM)是一種腦內血管的異常連結,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出血,並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影響患者的生活。這種畸形通常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形成,並可能無症狀地存在多年,以至於許多人在被診斷之前對其毫無所覺。
腦部AVM的病徵可以包括頭痛、癲癇發作、視力變化,甚至是毀滅性的疼痛。特別是大約50%的病人在第一次出血前並未出現任何症狀,但當血管破裂時,患者將經歷一系列嚴重的症狀,如:
失去意識、突如其來的劇烈頭痛、噁心與嘔吐、失去控制等。
由於AVM造成的出血可能直接影響腦部的功能,從而引發癲癇、一側肢體無力、感覺喪失等後遺症。
腦部AVM的發生源於腦部血管的異常連結,缺乏毛細血管網絡。普通的腦血液循環應該是血液由心臟流向小動脈,再轉為毛細血管,供應大腦氧氣後,通過小靜脈回流至心臟。如果出現AVM,血液則會直接從動脈流入靜脈,導致血流的異常。
根據研究,AVM的出血風險約為每年2-4%。相對小的AVM更有出血的可能,而大型AVM常常造成癲癇發作等其他症狀。
針對腦部AVM的診斷,通常需進行神經影像學檢查,這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腦血管造影。CT掃描通常是首選的方法,以便迅速評估出血來源;然而,MRI則以其更高的靈敏度對疾病作更詳盡的評估。
腦血管造影則能夠提供AVM的最佳影像,通常是最具確診性的方法。
腦部AVM的治療取決於其大小、位置以及是否發生出血。對於突發出血的病例,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恢復生命指標。治療方式包括:
腦部AVM的主要風險是腦內出血,少數患者可能會在未出現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突發出血。根據本研究所示,若發生出血事件,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都會受到影響:
據估計,29%的腦部AVM破裂患者會因此失去生命,而僅有55%的患者在日後能夠獨立生活。
腦部AVM的潛在危險使我們必須對這種疾病保持警惕。對於已經存在的AVM,我們該怎麼樣才能及早發現,從而減少其對生活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