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Red Bull)是一款由奧地利公司紅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創立並擁有的能量飲料品牌。根據2020年的數據,紅牛的市場份額高達43%,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能量飲料品牌,同時也是僅次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第三大飲料品牌。自1987年推出以來,紅牛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000億罐,其中2023年的銷量超過120億罐。最初,紅牛僅以單一不起眼的口味出售,包裝為高身細身的銀藍色罐子,稱為紅牛能量飲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款飲料加入了眾多變體。其廣為人知的口號「紅牛給你翅膀」,被認為是全球最具知名度和記憶度的廣告口號之一。
紅牛的成功並不僅僅得益於它的飲料,更取決於其獨特的行銷策略。
紅牛的行銷策略不走尋常路,而是透過極限運動事件系列(例如紅牛懸崖潛水世界系列、紅牛空中競速、紅牛冰上撞擊賽等)來生成品牌認知,並創造所謂的「品牌神話」。除了運動事件,紅牛的行銷策略還包括擁有多支運動隊、名人代言和音樂方面的投資,如其旗下的紅牛唱片。許多消費者可能不知道,紅牛的起源與泰國的一款名為「Krating Daeng」的飲品密切相關。這款飲品由藥劑師朝里有迪亞(Chaleo Yoovidhya)創造,並在泰國受到廣泛青睞。
在1982年,奧地利企業家迪特里奇·馬泰斯基茨(Dietrich Mateschitz)在泰國商務旅行中,嘗試了Krating Daeng,並聲稱這款飲品幫助他治癒了時差反應。于是,他決定與朝里建聯合,開發出一款適合西方人味蕾的產品,逐步引入了碳酸元素。1984年,兩人共同成立了紅牛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的富施爾成立總部。當給新產品命名時,馬泰斯基茨參考了Krating Daeng的名稱,因為「Krating」在泰語中意味著公牛,「daeng」則意味著紅色。紅牛和Krating Daeng共同使用相同的紅牛標誌,但在泰國和西方市場仍然各自獨立推廣。
早在1976年,朝里有迪亞就在泰國推出了Krating Daeng(意為「紅色的公牛」)。這款飲料在泰國的卡車司機和勞工中廣受歡迎。而在1982年,馬泰斯基茨的商務旅行讓他有了機會接觸到這款飲品,並與朝里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1987年4月1日,紅牛正式在奧地利問世。在泰國,能量飲料主要受到藍領工人的青睞,紅牛則是將這款飲品重新定位為時尚的高端飲料,並最初在奧地利的滑雪度假村推廣。價格成為關鍵差異,紅牛被定位為高端飲料,而Krating Daeng則身為低成本項目。如今,無論在高端還是低端市場,兩者產品都在很多國家可見。
「我們的行銷策略是一個冒險的旅程,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其中的魅力。」
如今天然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混合飲品之一,紅牛的風味仍在曼谷生產,並出口至世界各地。從90年代起,紅牛的業務迅速擴展至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德國、捷克共和國、克羅地亞、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市場。1994年進入德國和英國市場,1996年進入美國市場,2000年遍及中東,2012年進入菲律賓。隨著百億銷量的突破,紅牛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能量飲品製造商之一。
根據不同國家的標準,紅牛包含不同數量的咖啡因、牛磺酸、B族維生素及簡單糖類(如白砂糖和葡萄糖),與碳酸水及其他物質混合。紅牛無糖版則以人工甜味劑取而代之。根據國家的不同,紅牛的咖啡因含量從每罐250毫升中約40-80毫克不等,且部分國家對飲品咖啡因含量有法規限制。
「紅牛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
多年来,紅牛推出了多種類型的飲品,並根據口味和顏色進行改良。2003年,紅牛開始提供無糖版本,自此後,推出了多款其他變體。隨著紅牛的擴展和品牌影響力的增強,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
在法國、丹麥和挪威等國,紅牛的初始銷售曾經受到禁止,然而至2021年時,已經在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及171個國家中退出市場。這一變化不僅促進了紅牛的實現國際化,也加強了其在全球飲品市場的競爭力。
紅牛的成功令人驚嘆,但也伴隨著爭議和挑戰。該品牌多次因為飲品的效果與效益面臨歷史提訴。在2013年,紅牛面臨兩宗消費者集體訴訟,最終以1300萬美元和解,從而解決了涉及該品牌謊稱表現增強的問題。
最後,紅牛的壯大不僅得益於其優質的產品,更得益於深思熟慮的行銷策略,與極限運動的緊密相連。隨著紅牛不斷擴大其品牌影響範圍,未來我們能否也期待它能個性化更多的飲品形式,以契合各類型消費者的口味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