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渣是鋼冶煉過程中的副產品,隨著銅的提取,雜質會形成浮在熔融金屬上的礦渣。每年大約會產生450萬噸的銅渣,但大部分銅渣並未被充分利用。根據目前的資料,僅有15%至20%的銅渣被重新使用,這意味著有大量的廢棄物進入了填埋場。隨著全球對環保意識的提升,探索銅渣的潛在用途顯得尤為重要。
銅渣只能通過適當的技術開發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一項來自中國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研究探討了將銅渣作為混凝土骨料。此外,這份研究對銅渣的環境效益進行了評估。通過生命週期評估(LCA),研究者們可以比較常規混凝土和含銅渣的混凝土在碳排放以及材料變化敏感性上的不同。
「研究表明,銅渣水泥的可持續性優於普通波特蘭水泥,這一發現對環保具有深遠意義。」
2015年,巴黎斯坦科技大學的土木工程系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測試銅渣作為骨料的可行性。他們考察了不同銅渣和砂的混合比對混凝土壓縮強度、拉伸強度、坍落度以及工作性的影響。研究發現,隨著銅渣比例的提高,混凝土的壓縮強度明顯增加,這表明銅渣成為優良骨料的潛力。
「在七天與28天的強度測試中,使用100%銅渣的混合物,其壓縮強度可達48.76 MPa,顯示出其優異的力學性能。」
銅渣廣泛應用於表面噴砂清理中,作為磨料材料的一種。相較於傳統的沙子,銅渣的環境友好性更佳,符合國際標準,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潛在傷害。
銅渣可用作混凝土生產中的部分砂替代品,尤其是在進行基礎焦冰防護建設中表現突出。北歐地區的建築實踐證明,使用銅渣可以降低原材料的需求,減少建築深度,從而減少建設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高密度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輻射屏蔽效果,使用銅渣聚合物可以顯著增強其屏蔽能力,並且是顯示出其在醫療建設中的潛力。
隨著全球對環保議題的重視,開發銅渣的再利用技術,不僅能減少廢料造成的環境影響,還能帶來經濟效益。當我們逐漸意識到現有資源的無限可能時,是否應該重新思考如何把這些瀕危的自然資源及副產品化為真正的資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