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數位化時代,無線通訊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是關於無線電波輻射的安全性問題。無線電波的隱藏世界,或許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複雜得多,對於這些電磁場的測量與監控變得尤為重要。
電磁場監測器在通訊行業中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測量無線電頻譜輻射的領域中。
電磁場監測器,尤其是那些用於手機和無線通訊設備的,通常稱為「個人RF安全監測器」或「RF曝露計」。這些設備是許多通訊公司要求的個人防護裝備,用以保護員工在高輻射環境中的安全。許可的RF輻射水平來自於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與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等國際標準。不少RF安全監測器最早是為需要接觸高水平RF能量的RF工程師設計的,例如在通信塔的頂部工作時。
RF個人監測器的設計不僅考慮了其測量準確性,還包含了其工作環境。寬頻RF監測器一般適用於多種基站位置,而窄頻的手機RF監測器則僅設計用於特定的移動電話和數據網絡。這些設備還依據是否包含“損耗材料”的設計,來提升測量的準確度。
RF個人監測器的反應類型是防護設備的一個重要特徵,通常可分為:直接性及頻率響應。
直接性意味著某些RF監測器能夠從任意方向測量RF場。而頻率響應則可能會有平面或形狀響應的區別,這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這些設備的報告結果通常以特定標準的最大容許曝光量百分比來表示,這就需要操作者具備一定的知識以瞭解其背後的標準和數據。
即使這些個人RF監測器體積小巧,但能提供適時有效的警報,並允許用戶下載數據以便做進一步分析。
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RF監測器還具備數據登錄功能,可以記錄運作過程中的RF暴露情況。這有助於有效追蹤電磁輻射對使用者的長期影響,並及時做出改進措施。例如,Wavecontrol的WaveMon可藉由GPS定位來最大程度獲取準確的數據。
每一款RF安全監測器都有其獨特的操作指導,並且通常具備不同的操作模式。以Narda Radman為例,它具有可穿戴模式,也設有探測模式,操作人員可以掃描特定區域以尋找準確的安全區域。
除了這些技術層面外,個人RF監測器的選擇還包括許多其他因素,例如電池壽命、尺寸、重量和使用條件等。此外,許多監測器提供的數據也是後續進一步研究和評估的有利依據。
隨著我們的生活愈加依賴無線通訊,對RF輻射的關注亦日益提升。人們需要瞭解如何通過有效的監測器來測量及管理這些隱藏的電磁輻射,因此,無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應該更關注無線電波的影響及其測量技術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