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苯二酸,化學式為C6H4(CO2H)2,是一種白色固體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作聚酯PET的前體,用於製造服裝和塑料瓶,每年產量達數百萬噸。
特苯二酸的名稱源自產松香的樹種Pistacia terebinthus,以及鄰苯二酸。
特苯二酸最早由法國化學家阿梅德·卡伊利奧特於1846年從松香中分離出來。二戰後,特苯二酸變得工業化的重要。
傳統工藝中,特苯二酸的生產是通過30-40%的硝酸氧化p-二甲苯來實現的。
隨著工業需求的增長,特苯二酸的生產工藝逐漸演變。1955年,中世紀公司和ICI宣佈了直接從p-甲苯酸氧化獲得特苯二酸的溴化催化工藝。
阿莫科工藝是目前廣泛應用的特苯二酸生產方法,透過催化氧化 p-二甲苯來生產特苯二酸。
該工藝中使用的催化劑包括鈷、錳和溴,反應需要在腐蝕性極高的條件下進行。
在這一過程中,p-二甲苯會經過自由基氧化反應轉變為p-甲苯酸,隨後氧化生成特苯二酸。
Corrosive nature of bromide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s required lead to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
碳酸氣體作為反應介質大大減少了這些問題,使氧化過程更為有效。
在大規模的工業過程中,許多添加劑被研究以提高反應效率和選擇性。
例如,酮類化合物能作為鋅催化劑反應的促進劑,提升反應效率。
特苯二酸也可以通過加特曼-科赫反應由甲苯製造。儘管如此,這些途徑在商業生產中仍不廣泛應用。
全球幾乎所有的特苯二酸及其二甲酯都用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前體。
隨著全球需求的增長,至2006年,特苯二酸的需求量已超過3000萬噸。
除了用於纖維和包裝材料,特苯二酸還是許多工業產品和醫藥產品的重要原料。
特苯二酸在水中溶解度極低,因此在1970年前主要以其二甲酯的形式進行純化。它的毒性極低,對動物的急性毒性為1克/公斤。
一些微生物,如Comamonas thiooxydans,能夠把特苯二酸降解成常見的天然產物,這一過程為PET塑料的完全退化提供了可能的途徑。
從特苯二酸的歷史和工業化過程來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環境?
項目 | 內容 |
---|---|
化學式 | C6H4(CO2H)2 |
發現歷史 | 1846年由阿梅德·凱利奧首次從松香中分離。 |
工業化里程碑 | 經歷了多次改進,尤其是1955年的Amoco工藝。 |
生產技術 | 使用鈷-錳-溴催化劑,乙酸作為溶劑,壓縮空氣作為氧化劑。 |
挑戰 | 乙酸損耗、脫羧反應、高溫下氧氣溶解度問題。 |
替代反應介質 | 超臨界二氧化碳和超臨界水的探索。 |
主要應用 | 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丁烯對苯二甲酸酯(PBT)等。 |
環境影響 | 生物降解性良好,能被特定菌株降解。 |
未來展望 | 隨技術發展,生產和應用將更高效和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