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鞘(Ascidiacea),通常被稱為海鞘或海擠,是一類生活在海洋深處的內生脊索動物。這些特殊的生物以其獨特的外觀和驚人的生命歷程聞名於世。海鞘的變態過程從一個自由游泳的幼蟲發展到固定生長的成體,這一過程涉及到了顯著的生理變化與發育過程,使得它們成為研究進化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的重要對象。
海鞘的變態過程揭示了顯著的脊索動物特徵,尤其是它們的幼蟲階段。這一過程不僅顯示了生物的發展過程,也為我們理解脊索動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海鞘廣泛分佈於全球,通常棲息在淺水區域,且水域的鹽度超過2.5%。其身體主要由一層堅韌的外衣(tunica)包覆,這層外衣是由纖維素及其他蛋白質組成的。海鞘的形狀為圓形或圓柱形,大小從0.5厘米到10厘米不等,每個海鞘的下部都牢牢附著於岩石或其他固體表面。在其上部,有兩個開口—口 siphon 和 atrial siphon,透過這些開口,水流進出以進行過濾攝食。
海鞘的攝食過程相當獨特。它們通過口 siphon 吸入水,水流經過含有纖毛的鰓裂(stigmate),最終進入一個稱為 atrium 的水腔。這些鰓裂覆蓋有粘液,可以捕捉到浮游生物和其他微小的食物顆粒。進一步來說,海鞘的消化系統由咽部、食道、胃和腸道組成,整個過程顯示了它們高度適應性的進食策略。
在海鞘中,消化系統和過濾攝食的高效結合,使其成為重要的生態指標物種,能夠捕捉和集中環境中的污染物。
海鞘的繁殖方式各異,主要包括有性和無性繁殖。大多數海鞘都是雌雄同體,並透過精子和卵子進行繁殖。孤立的海鞘會從 atrial siphon 釋放許多卵子,小幼體的發育需要短時間內與其他海鞘的精子結合以完成受精。而在某些殖民海鞘中,則會形成統一的殖民體,通過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形成新的個體。
海鞘的變態過程可謂驚人。在幼蟲階段,海鞘的幼體具備一個長尾,並擁有神經管和脊索。這些特徵明確顯示出海鞘與脊索動物的親緣關係。然而,當幼蟲定居並開始變態時,牠們的尾巴和鰭會退化,其他器官重新排列到成人的位置,這一過程稱為「逆行變態」。這一獨特的發育模式令許多科學玩味,因為它提供了生物進化的一種潛在視角。
海鞘的進化歷史相對較為複雜,由於其缺乏完整的化石記錄,因此對於其演變過程的理解多來自於現存物種的基因組和發育模式。海鞘也是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但其強大的過濾能力使其成為環境污染的指標物種,同時也影響著周邊的生態環境。
海鞘的入侵物種已成為現代海洋生態系統面的重要挑戰,對許多本地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
海鞘的生命歷程與變態過程不僅奇妙且複雜,突顯了自然界中小生物的生存智慧與適應能力。對於追尋生物進化的研究者來說,海鞘的多樣性及其生物學特性提供了無限的研究及思考空間。那麼,這些生物如何影響我們對於自然的理解和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