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是一種動態的液滴集合,這些液滴在氣體中分散。形成噴霧的過程稱為「霧化」,而噴霧噴嘴則是產生噴霧的設備。噴霧的主要用途有兩大類:一是將材料均勻分佈於某一面積,二是增大液體的接觸面積。在無數的應用中,噴霧能讓材料的使用效率達到最佳。
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最優的設備及尺寸,必需了解所需的噴霧特徵。
噴霧的形成方法各式各樣,其中最常見的是通過噴嘴,該噴嘴通常具有液體通道,並受不同的機械力影響來霧化液體。歷史上第一個噴霧噴嘴是在19世紀末由來自俄亥俄州托萊多的托馬斯·A·德維爾比斯(Thomas A. DeVilbiss)發明的。這套設計利用壓力去撞擊液體,使之形成細小的霧狀。隨著技術的進步,噴霧的形式也經歷了多次變化,現今常見的有壓力噴霧器、離心噴嘴、靜電噴嘴等。
在選擇噴嘴時,有幾項特性需要考量,包括:噴霧模式、噴嘴的容量、噴霧影響力和噴霧角度。
根據所需的噴霧模式和其他特性選擇噴嘴通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噴嘴可設計成針對各類不同的噴塗條件,因此在某個特定應用中,可能有多種噴嘴能符合要求。
如果噴塗表面是靜態的,通常可選擇完整圓锥噴嘴,因其噴灑模式能覆蓋較大區域。
在噴霧過程中,液滴的大小和噴霧速度都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例如,液體的蒸發速度、氣體和固體的冷卻率,以及清潔效率往往都會受噴霧質量的影響。
由於噴嘴的噴霧模式不同,各自的應用也不盡相同。
這類噴嘴提供了每單位面積的高衝擊力,常用於許多清潔應用,例如固定式或旋轉式的油箱清洗噴嘴。
這種噴霧模式呈現一個液體的圓環,適用於需要在低壓下進行良好霧化的應用。它的設計使其流動通道較大,從而增加了抗堵塞的能力。
此類噴嘴能實現圓形、橢圓形或方形區域的全範圍噴灑,通常在工業領域被廣泛使用,因其提供均勻的液滴分布。
這類噴嘴的噴霧模式如同平面液體,適用於需要無重疊噴霧的清潔應用。其設計可確保在噴霧區域均勻分布。
在汽車噴油器中的應用非常頻繁,這一噴嘴能提供最佳的燃油與空氣混合,以減少各種操作條件下的污染排放。
噴嘴的容量大多以水為標準,液體的比重會影響流速。噴嘴的容量隨著噴霧壓力的變化而改變,通常其容量與壓力之間是有正關係的。
噴霧角度會根據噴嘴與目標表面的距離而變化,噴霧覆蓋範圍也會與噴霧角度密切相關。了解噴霧角度對於防止過噴和保證足夠的覆蓋範圍至關重要。
噴霧的液滴大小不是統一的,透過不同的統計方法可以表達其分佈,包括Sauter平均直徑 (SMD)、體積中位直徑 (VMD) 和質量中位直徑 (MMD)。每種液滴的大小對於蒸發、冷卻或化學反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噴霧在現實生活中有眾多應用。例如,在燃料噴射技術中,液滴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燃料的新陳代謝率;在電力生產中,噴嘴可用於驅動氣體脫硫系統;而在食品和飲料產業,則已廣泛應用於清洗和噴乾。
噴霧技術的發展是否將改變未來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