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在冷戰時期是一個動盪的地區,而中央條約組織(CENTO)則在這片土地的政治圖譜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印記。成立於1955年的CENTO最初是五個國家——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英國所組成的軍事聯盟,其目標是對抗蘇聯在該地區的擴張。儘管其設立的初衷美好,但這個組織最終卻淪為一個不成功的軍事聯盟。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討。
在整個冷戰期間,CENTO被普遍視為最不成功的軍事聯盟之一。
CENTO是在北約的模式下創建的,最初稱為巴格達協定。這個聯盟的成立是為了抵禦蘇聯的影響,並在其西南邊界上建立一條強大國家集團。然而,與北約不同的是,CENTO缺乏統一的軍事指揮結構,也沒有大量美英軍事基地的設立,使它的防禦能力受到質疑。而美國的參與也受到限制,最初因為國內政治的因素,直到1958年美國才加入其軍事委員會。
1958年,伊拉克發生政變,新政府的成立使伊拉克脫離了巴格達協定,改為與蘇聯建交。隨著冷戰局勢的演變,CENTO逐漸顯現出其無法有效應對中東與南亞的複雜局勢。在1965年及1971年,巴基斯坦試圖透過CENTO尋求對印度的軍事支持,但是卻遭到拒絕,理由是該聯盟的目標不在於對抗印度。這種無法回應成員國迫切需求的情況,進一步動搖了聯盟的基礎。
該聯盟的聲譽在巴基斯坦受到重創,因為未能有效支持其在與印度的領土爭端中的主權完整。
CENTO在對抗蘇聯擴張的目標上亦遭遇困難。在其存在期間,蘇聯的影響力實際上已經蔓延至非成員國,如埃及和利比亞等地,這對於組織所宣稱的「圍堵」策略無疑是一個重創。至1970年,蘇聯已在埃及部署了超過二萬名士兵,這使得CENTO對於該地區的穩定作用更加微薄。
1979年伊朗革命的爆發成為了CENTO的終結符號。隨著伊朗的脫離,這個組織失去了最後的設立理由,而在1974年的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後,英國即已撤回其在協議中預留的部隊,使CENTO的效能進一步下降。在1979年3月,秘書長正式宣布解散這個組織,結束了這一段色彩斑斕卻卻又無法成功的歷史。
未來的美國和英國防衛協議將以雙邊方式進行,且不再透過CENTO進行。
CENTO的故事不僅反映了冷戰期間中東的政治覆雜性,也揭示了軍事聯盟在面對圍堵目標失敗時的脆弱性。儘管有過去合作的光輝歷史,當政治環境變化時,再強大的共同體也無法阻擋命運的轉折。在如今的國際關係中,還有多少類似於CENTO的軍事聯盟存在著「形式大於內容」的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