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列五缸引擎,雖然不如直列四缸或直列六缸引擎常見,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這一設計已被多家汽車製造商所採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燃油噴射系統的發展,這種引擎在現代汽車中的表現逐漸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直列五缸引擎的長度比直列六缸引擎短,使其能夠更容易地橫向安裝在引擎艙中。
這種引擎的特點在於其平順的運行和相對於其他引擎設計更小的寬度。不過,直列五缸引擎也曾面臨著燃油供應不均的挑戰,特別是在採用化油器技術時。如果我們回顧歷史,自Mercedes Benz的柴油引擎到Audi的汽油引擎,燃油噴射技術的進步無疑為這一引擎布局的廣泛應用鋪平了道路。
五缸引擎的曲軸設計為72度。這一設計在四行程引擎中,擁有著多個優勢,不僅能夠在功率沖程重疊的情況下平穩運行,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震動。然而,奇數缸的設計卻導致了引擎的平衡性不足。對於追求完美的駕駛體驗來說,這是直列五缸引擎需要正視的一個挑戰。
與直列六缸引擎相比,直列五缸引擎的初級和平衡性存在瑕疵,不過通過曲軸配重,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些震動。
傳統的四行程直列五缸引擎通常採用1-2-4-5-3的燃燒順序,這樣的設計有效地降低了主震盪的岩石效應。這一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許多知名引擎,如Volvo的模組化引擎和VW/Audi的直列五缸引擎。可以想見,這一燃燒順序在音源的重疊時,是設計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隨著燃油噴射技術的發展,直列五缸汽油引擎的商業化逐漸變得切實可行。早期的化油器設計面對著不可避免的挑戰,尤其是在提供不均勻燃油供給時。在汽油引擎普遍應用燃油噴射後,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使得直列五缸引擎終於能夠充分發揮其潛力。
歷史上,早期的柴油引擎就已普遍使用燃油噴射,這一技術的普及為直列五缸汽油引擎的興起鋪平了道路。
在汽車實際應用方面,直列五缸引擎的柴油版歴史可追溯至1938年,當時Lancia為軍方設計了一款直列五缸柴油發動機。1974年,梅賽德斯-奔馳首次推出了直列五缸的乘用車引擎,用於其300D型號。隨後的數十年中,Audi陸續推出的R5引擎亦為這一布局奠定了市場基礎。
針對汽油引擎,Audi的2.1 R5在1979年首次商業化,並在隨後的幾十年間持續迭代。一直到如今,Audi仍然在TT RS及RS3系列中搭載這一引擎。這樣的持續創新使得直列五缸引擎不僅在量產車中佔據一席之地,還在賽車技術領域圖展翅高飛。
雖然直列五缸引擎在近年來的市場佔有率逐漸下降,尤其是隨著廠商對更多缸數的青睞,但無可否認的是其在汽車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特別是在鼓勵技術創新與追求動力平衡的今天,直列五缸引擎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
在引擎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今,您認為直列五缸引擎未來能夠找到新的生存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