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Angiography)是一種醫學影像技術,主要用於可視化身體內部的血管及器官,特別是動脈、靜脈及心室。這項技術的發展大幅提升了醫生對血管狀況的了解,並且幫助診斷各種疾病。該技術通常涉及將不透明的顯影劑注入血管,並使用X光等技術進行影像拍攝,這種方法可以讓醫生在影像中清楚看到血管的情況。
現代血管造影技術的發展,使得醫學檢查變得更為精確和安全。
血管造影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7年,當時葡萄牙醫生和神經學家Egas Moniz在里斯本大學開創了這項技術,最初是使用對比劑進行腦血管的X光檢查。Moniz首次進行的腦血管造影,使得醫生能夠有效地診斷包括腫瘤、動脈疾病和動靜脈畸形等多種神經性疾病。他被視為血管造影領域的先驅。
在1927年,Egas Moniz進行了第一例腦血管造影,從此開啟了血管成像技術的新紀元。
血管造影的具體操作過程因檢查類型而異。通常,醫生會通過股動脈、頸靜脈或其他血管進入體內,使用導管和導線將顯影劑注入血管中。這種顯影劑會吸收X光,形成可視化影像。透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技術,只有充滿顯影劑的血管被顯示出來,許多其他組織和骨骼會被去除,讓醫生能夠清晰地看到血流的情況。
數字減影技術能大大提高影像的清晰度,讓醫生更容易發現血管內的狹窄或阻塞。
血管造影在臨床上有多種應用,最常見的包括冠狀動脈造影、腦血管造影和肺動脈造影。這些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評估血管的健康狀況,檢測動脈狹窄或血栓等問題。在冠狀動脈造影中,醫生將導管引入血管,注入顯影劑後,用X光拍攝心臟周圍的血管,確定是否存在阻塞。通常在這個程序中,醫生會同時使用氣球擴張和放置支架的技術來治療病變。
結腸、肝臟等內臟的血管造影也經常被應用於評估出血的原因。此外,微血管造影專門用於觀察微小血管,而光學相干斷層血管造影則主要應用於眼科,透過近紅外光技術檢查視網膜的微血管健康狀況。
尽管血管造影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檢查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併發症。常見的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或瘀傷,而較為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如中風和過敏反應則需要特別注意。透過事先的CT掃描,醫生可以更好的評估病人狀況,從而減少在進行血管造影時發生的併發症風險。
儘管併發症相對少見,血管造影的安全性仍需在每次檢查前仔細評估。
血管造影技術的進步,使得醫生能夠更有效地診斷及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在這項技術的支持下,許多患者得以改善生活品質。這讓我們不禁思考,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的健康状况能否得到更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