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誓言,這一歷史悠久的道德誓言,自古以來一直是醫生們所遵循的職業倫理標準。作為古希臘醫學文獻中最著名的文本之一,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新任醫生以多位醫療神明的名義,發誓遵循特定的倫理標準。它不僅是西方世界中最早的醫學倫理表達,還奠定了至今仍具有重要意義的多項醫學倫理原則,包括醫學保密和無害原則。
誓言堅稱「我將避免所有故意的錯誤和危害,而只求幫助病人。」
這段誓言不僅有著古老的歷史,還在不同的法律系統中被納入法典中,違反誓言可能會帶來法律責任。雖然其原始形式約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紀之間用愛奧尼亞希臘文寫成,但有關作者的歸屬問題至今仍然存在爭議。儘管傳統上歸功於希波克拉底,但許多現代學者認為它並非他所作。
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最早部分在公元275年左右的文獻中有所記載。最早的完整版本大約出現於公元10至11世紀,現存於梵蒂岡圖書館。雖然「第一,不造成傷害」(拉丁文:Primum non nocere)常被認為是誓言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在各版本誓言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具體措辭。相似的理念卻在其他古代文獻中得以體現。
「在你與疾病打交道的過程中,遵循兩個原則:要麼幫助病人,要麼不造成傷害。」
在解釋誓言的過程中,學者們注意到,該文本的倫理原則在其他相關文獻中同樣存在,例如醫生的角色與患者的私密性和特殊關係。這些古文獻中對醫生的角色、職責以及患者隱私的承諾,構成了今天醫療倫理的基石。
雖然希波克拉底誓言在醫學倫理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角色被更為詳細和現代化的醫學倫理法規取代。美國醫學協會的醫學倫理綱要和英國一般醫療委員會的良好醫療實踐等正式文件,已成為現代醫生遵守的倫理規範。任何違反這些規範的醫生,都可能面臨紀律處分甚至失去行醫執照的風險。
「我將在所有醫學行為中尊重人類的生命,並且將人類的健康視為我的最高使命。」
1948年,世界醫學協會首次制定了《日內瓦宣言》,明確了醫生應遵循的倫理標準,並促使醫學院校重新強調醫學生的誓言儀式。這一運動的啟發源於二戰後全球醫學界對倫理狀況的關注。
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醫學院校繼續使用改編版或獨特的誓言,以取代傳統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根據1993年的調查,大約86%的醫學誓言中不再包含對安樂死和墮胎的禁令,這也顯示了社會倫理價值的演變與變化。
「若我不違背這誓言,我將在我的生命中體驗到尊重以及醫學藝術所帶來的喜悅。」
不過,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影響力依然存在,仍然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即使是當前版本的誓言,依然傳遞著古代對醫生職業倫理的理念。而在國際社會中,不斷出現的針對醫學與科學的各類誓言也說明了道德責任的重要性。
這使人不禁思考,究竟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現代醫學倫理如何持續融合古代智慧,使未來醫療行業能夠更好地面對複雜的道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