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碳,又名玻璃狀碳或玻璃體碳,是一種非石墨化的碳材料,融合了玻璃和陶瓷的性質以及石墨的特性。它的主要特性包括高熱穩定性、高熱導性、硬度(7莫氏硬度)、低密度、低電阻、低摩擦、對化學攻擊的極高抵抗力,以及對氣體和液體的不可滲透性。這種材料被廣泛用作電化學中的電極材料、高溫坩堝,以及某些義肢的組件。玻璃碳可以以不同的形狀、大小和截面形式製作,並且在用語上,「玻璃碳」和「玻璃狀碳」已被註冊為商標,而IUPAC則不建議將它們用作技術術語。隨著2021年對玻璃碳的歷史回顧的發表,這種材料的起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玻璃碳首次出現在英國曼徹斯特的卡博倫公司(The Carborundum Company)實驗室,由材料科學家及鑽石技術專家伯納德·雷德芬(Bernard Redfern)於1950年代中期發現。他注意到,用於將陶瓷(火箭噴嘴)樣品固定在爐子地板上的膠帶在惰性氣氛中燒結後,轉變為一種不尋常的結構,並保持原始形狀。
雷德芬隨後探索了一種聚合物基材來模擬鑽石結構,並發現了一種酚醛樹脂,經過特殊處理後可以不需催化劑而凝固。這種樹脂製成的坩堝分發給許多組織,例如英國原子能機構哈沃爾(UKAEA Harwell)。然而,雷德芬離開了卡博倫公司,該公司也正式終止了對玻璃碳發明的所有利益。
在英國陶塞特的Plessey公司實驗室工作時,雷德芬收到來自UKAEA的一個玻璃碳坩堝,並認出這是他之前製作的,因為他在未碳化的前體上刻有標記。該公司於Litchborough設立了實驗室,後來在北安普敦郡Caswell設立了永久性設施,這裡成為Plessey Research Caswell與艾倫·克拉克研究中心(Allen Clark Research Centre)。玻璃碳在Plessey的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事,雷德芬對玻璃碳的發明及生產的貢獻雖被承認,但在隨後Cowlard和Lewis的出版物中對他的參考並不明顯。
雷德芬於1960年1月11日提交的英國專利申請,及後於1963年11月5日獲得美國專利3109712A。
玻璃碳具有非常均勻和可預測的收縮率,這使得在聚合物狀態下可製作精確配件。早期的一些超純砷化鎵樣品就是在這些坩堝中進行區域提純的,因為玻璃碳對砷化鎵並不具有反應性。此外,玻璃碳的掺杂亦展現出半導體的現象。
其多孔形式,稱為網狀玻璃狀碳(Reticulated Vitreous Carbon, RVC),首次於1960年代中期開發,作為熱絕緣和微孔玻璃狀碳電極材料。這些特性使得RVC在電化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作為三維電極時。
玻璃碳的結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爭議。早期的結構模型假設在玻璃碳中同時存在sp2和sp3鍵合的原子,現在已知玻璃碳完全是sp2鍵合的。
在電化學方面,玻璃碳被認為是水溶液中氫氧根離子還原的惰性電極。這些特徵使得其在傳感器製造中變得不可或缺。由於其特定的表面取向,玻璃碳被用於製造各類改性電極,並在牙科植入體等生物相容性應用中展現出良好的穩定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材料研究的加深,玻璃碳的應用範疇和技術依然在不斷拓展和演變。陶瓷和玻璃狀材料的獨特結合,無疑在現代科學和工程領域中,創造出無數可能性。
當我們再次思考這位科學家的貢獻以及這種材料的潛在應用,我們不禁要問,未來的科技創新將如何改變我們對這種材料的認知和使用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