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主題,因為它在細胞內部蛋白質運輸中的角色至關重要。這些短小的肽段不僅是新合成蛋白質的一部分,還是細胞指揮這些蛋白質正確到達目的地的關鍵。
信號肽通常位於大多數新合成蛋白質的N-末端,長度約為16-30個氨基酸,這些蛋白質主要是那些將被運送到分泌途徑的蛋白質。
信號肽的功能在於提示細胞進行蛋白質的轉運。對於原核生物而言,信號肽會將新合成的蛋白質引導至位於質膜中的SecYEG蛋白導管通道。而在真核生物中,信號肽則引導蛋白質至內質網中的Sec61通道。這兩個導管系統一起被稱為轉運通道(translocon),而其運行過程稱為轉運(translocation)。
當分泌蛋白穿過通道時,跨膜域可能會通過轉運通道的側向門擴散,以進入周圍的膜。
信號肽的核心包括一段長長的疏水氨基酸序列,長度一般在5到16個殘基之間,它們傾向於形成單一的α-螺旋,這部分稱為"h-region"。此外,許多信號肽會以一段短的帶正電氨基酸序列開始,這有助於在轉運過程中維持多肽的正確拓撲,稱為"n-region"。
根據信號肽的不同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共翻譯(co-translational)和後翻譯(post-translational)轉運。在共翻譯途徑中,當信號肽從核糖體冒出時,它會被信號識別顆粒(SRP)識別並且進一步停止翻譯,隨後引導其到達細胞膜或內質網的SRP受體。後翻譯途徑則是在蛋白質合成完畢後啟動,原核生物中,這一過程涉及SecB伴侶蛋白和SecA ATP酶。
不同類型的信號肽對不同的目標位置具有特異性,這在考慮蛋白質的分泌效率時尤為重要。
信號肽的多樣性不僅表現在氨基酸序列的長短或組成上,還表現在其功能上。在脊椎動物中,信號肽的mRNA區域或者信號序列編碼區(SSCR)可以作為具有特定活動的RNA元件,促進核mRNA的輸出並正確定位至內質網的表面。
信號肽中可能出現的非經典序列,位於C-末端或內部,與N-末端的信號肽結構差異巨大。
信號肽也被視為一種潛在的治療性抗病毒靶標。特定的信號肽,如N-末端的甘氨酸,可以作為NMT抑制劑的靶標,這些抑制劑阻止信號肽的脂肪酸化,從而影響病毒與細胞的融合過程。
此外,一些沒有信號肽的蛋白質仍然可以通過非常規的方式被分泌出細胞。在植物中,約50%的分泌蛋白可能依賴於這種非典型的分泌途徑(UPS)。
作為細胞內部的運輸指揮者,信號肽雖然小巧,但其功能卻不可小覷,影響了細胞內無數的生物過程。
隨著對信號肽功能的深入瞭解,科學家們開始思考信號肽在細胞內外不尋常的運作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