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和科學的歷史長河中,少數的天才如同行星般璀璨,其中一位便是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賈斯伯(Blaise Pascal)。他不僅在年輕時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能,甚至在16歲時便撰寫了對幾何領域影響深遠的論文。那麼,究竟是什麼驅動讓賈斯伯如此提前地達到如此高的學術成就?
賈斯伯於1623年出生於法國的克利蒙費朗,家中雖然遭遇母親早逝的困境,但父親艾蒂安·賈斯伯堅持為子女提供充分的教育,特別是在數學領域。儘管艾蒂安試圖讓賈斯伯遠離數學,然而,年僅12歲的他便自行重新學習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學。
「如果一個六邊形被獨立在圓圈內,那麼三組對邊的交點將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稱為賈斯伯線。」
這種思考促使他在16歲時創作了《圓錐曲線論》,該論文對於圓錐曲線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見解。賈斯伯的天才不僅引起了當時科學家的注意,連著名的數學家笛卡爾都對這部作品的來源感到驚訝。許多人甚至懷疑其是否為賈斯伯父親的作品。
隨著巴斯卡在數學界的逐漸成名,他的思想也逐漸延伸至哲學領域。1646年,他的父親因意外受傷而需要長時間的康復,這一事件促使賈斯伯反思自己的宗教信仰,並在之後加入了一個名為詹森派(Jansenism)的宗教運動。
「我所記得的火,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而不是哲學家和學者的神。」
在1654年,賈斯伯經歷了深刻的宗教體驗,這一經歷後來被稱為《紀念》(Memorial),並在他的著作《思考》(Pensées)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特別是他提出的賭注推理,呼籲人們相信上帝。
賈斯伯一生中不僅專注於數學與哲學,他也開創了現代公共運輸,這一創新對社會運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除了數學理論外,他在液體動力學和壓力方面的研究也為未來的科學奠定了基礎。賈斯伯的工作影響了後來的流體力學研究,並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壓力單位「帕斯卡」。
賈斯伯在年輕時期便展現出他卓越的天賦,他的成就無疑改變了數學和科學的數個領域。以如此年齡如何完成這些創舉,是否還是與他早年的教育和家族背景息息相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