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斯米爾島(Inuktitut: ᐅᒥᖕᒪᒃ ᓄᓇ,法語名稱:île d'Ellesmere)是加拿大最北的,也是世界第三大島嶼。這個位於北極群島中的島嶼面積達 196,236 平方公里,略小於英國。埃爾斯米爾島的總長度為 830 公里,其中最北端的科倫比亞岬位於北緯83度06分41秒,是加拿大最北的陸地,也是地球上最北的陸地之一。
埃爾斯米爾島被認為是英女王伊莉莎白群島的一部分,其地形主要由阿爾卑斯山脈系統覆蓋,讓它成為北極群島中最具山地特徵的島嶼。
超過五分之一的島嶼被劃為 Quttinirpaaq 國家公園(前稱埃爾斯米爾島國家公園保護區),此地是北極圈以北最大的湖泊——哈曾湖的所在地。根據2021年的統計,島上人口僅有144人,主要由三個定居點組成:提醒(Alert)、尤里卡(Eureka)和格里斯福德(Grise Fiord)。根據統治範圍,埃爾斯米爾島被劃為加拿大努納沃特行政區的 Qikiqtaaluk 區域內。
埃爾斯米爾島擁有三個主要的地質區域:格蘭特地區高地、格里利-哈岑高原和沿海沉積高原。這些區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時期的火山活動,並受到相對於冰河時期的隆起和斷裂影響。
在島嶼的南部,格里利-哈岑高原是一個由沉積和火山岩組成的大型平原;大部分的沿海沉積高原則由高度侵蝕的沉積山峰組成。
古代的高北文化和小工具文化人群,早在公元前 2700 年就已在埃爾斯米爾島上生存與繁衍。他們以狩獵為主,在尤里卡高地和哈岑高原獵捕麝牛,是當地的重要文物和生活方式的基石。
考古學家發現,與此相關的多種文物和遺址仍然相對完整,這為研究北極古代文化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埃爾斯米爾島的氣候特點主要以寒冷的苔原氣候和冰蓋氣候為主,由於高壓北極漩渦和低壓區域的影響,該地區的天氣系統變化極快,冬季漫長而惡劣,夏季短暫而相對豐富。每年的冰層和冷風使該地區的整體生態系統也受到很大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近年來,埃爾斯米爾島的氣候變化愈發明顯,對於各種水生鳥類、無脊椎動物和藻類的生存場所造成了嚴重影響。
過去的一百年中,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埃爾斯米爾島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湖泊的水位持續下降,導致部分水體出現乾涸現象。
考慮到這些變化,我們不禁要問,未來的幾十年中,埃爾斯米爾島將面臨怎樣的命運?這樣的變化又會如何影響北極地區的文化和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