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累做為馬爾地夫的首都,擁有著神秘而悠久的歷史。根據2022年的統計,馬累的人口達到211,908人,卻僅僅座落於8.30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因此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是馬爾地夫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擁有眾多歷史遺跡和特色建築。
傳統上,馬累被稱為“王島”,是古代王朝的統治中心,直到1968年廢除君主制。那些曾經的壯麗建築,如皇家宮殿和防禦堡壘,如今僅存唯一的馬累清真寺。
馬累市由中央島馬累、機場島胡胡萊,以及其他五個島嶼組成。馬累中央島是城市的核心,擁有商業港口,並是全國商業活動的中心。隨著城市的擴張,馬累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在過去幾十年內通過填海造地,使得城市的規模大幅增長。
歷史上,馬累的居民多數居住在小型房屋或公寓中,面臨著擁擠的居住環境。如此情況下,胡胡馬累的發展成為了解決住房問題的一部分。
馬爾地夫群島以首都馬累為名,這與其悠久的歷史息息相關。最早的居民据信是來自於現代印度次大陸和斯里蘭卡的德拉維達人。文獻記載表明,馬累的早期居民生活在一個由地方首領統治的社會中,直到北方的王子科伊馬拉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而馬累這個名稱,也被認為是源自於當地漁民用來描述島嶼的流傳故事,特別是魚驗出血腥味的“ maa ley gandeh”。
作為馬爾地夫的首都,馬累的經濟主要依賴於旅遊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8%。在全球化背景下,馬累已經成為許多國際企業和機構的據點,吸引著大量的外國工人和專業人士前來工作。
在城市的基礎設施方面,馬累亦被不斷地擴建和改善,以應對快速增長的城市人口。
馬累在17世紀建立城牆以保護城市,但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造和重建。1968年,隨著君主制的廢止,馬累的城市面貌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舊有的皇家宮殿和防禦設施逐漸被拆除,而城市的現代化建設逐步展開。
馬累的歷史不僅反映了馬爾地夫的文化演變,更是全球化潮流下城市發展的重要縮影。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城市的持續擴展,馬累將如何塑造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