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疮,也被稱為唇疱疹,主要由人類疱疹病毒1型(HSV-1)引起。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截至2016年,約67%的50歲以下全球人口感染了HSV-1。這一病毒不僅流行,且極具傳染性,它的潛藏期及症狀表現使得許多人並不意識自己已經是病毒的宿主。這種情況引發了對冷疮傳播模式、感染後的潛伏期以及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深入探討。
HSV-1和HSV-2是人類疱疹病毒家族中常見的兩種病毒,二者的傳播途徑和感染風險令它們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
許多被感染者並未出現明顯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經常包括水泡、潰瘍等,在身體的任何皮膚部位、嘴唇、鼻子、性器或眼睛等處都有可能發現這些病變。雖然有些感染者可能僅出現輕微的症狀,或在病發期表現出不典型的症狀,但這些病毒的神秘性使得它們能夠在身體內隱藏,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HSV-1和HSV-2的傳播主要依賴與感染者的直接接觸。許多研究顯示,在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病毒依然會被排出,這一現象稱作無症狀排泄。研究表明,在一項針對初次發作的生殖器HSV-1感染患者的研究中,HSV-1的生殖器排泄在頭兩個月內出現於12%的天數內,而到了11個月後這一比例下降至7%。這進一步印證了即便在無明顯症狀下,人們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
無症狀的再激活意味著即使在沒有活動性水泡的情況下,獲得病毒的風險依然存在。
HSV的結構非常特殊,由一套相對較大的雙鏈DNA基因組構成。這種病毒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基因組包裹在一個蛋白質外殼中,並通過脂質雙層膜的包裹進一步保護。HSV-1和HSV-2各自擁有多達74個基因,這些基因在病毒的複製和感染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得知HSV感染後,腺體經常能夠在神經元中保持潛伏狀態,這樣就會在未來的某些時期發生複發。潛伏感染通常是由病毒基因組以循環狀態存在於細胞中,並在宿主免疫系統較弱時引發症狀。這種能力使得HSV能夠持續存在於人體內,甚至幾乎不被察覺。由於這種隱形的特性,HSV的流行程度非常高。
目前尚無法根治HSV。即使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等,也只能有效控制病情、減少症狀和病毒載量。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仍然是使用安全的性行為,實施衛生習慣以減少互相傳播的可能性。
HSV的隱蔽傳播特性使其防範尤為困難,這也引發了對公共衛生政策的深思。
儘管我們對於HSV的理解不斷深入,但社會中仍存在大量與HSV相關的污名與誤解。未來如何有效地減少這些感染的發生,對於提升公眾健康是個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