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纖維瘤病第二型(NF2)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能是遺傳或自發產生的,會導致腦部、脊髓和周邊神經的良性腫瘤。這些腫瘤常見的類型包括前庭神經瘤、腦膜瘤和室管膜瘤。NF2的主要表現為聽覺-前庭神經(第八對顱神經)的雙側良性腫瘤發展,這條神經將內耳的感覺信息傳遞至大腦。此外,該病也會引起其他良性腦部和脊髓腫瘤,臨床表現依腫瘤的位置和生長而異,很多患者也會遭遇視力障礙。
NF2是由“Merlin”基因的突變引起的,而Merlin基因的變異在細胞的形態和運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NF2以自體顯性遺傳模式傳遞,主要有兩種形式: Wishart表型和Feiling–Gardner表型。Wishart表型通常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快速進展,而Feiling–Gardner表型則在20歲以後的患者中呈現單一中央腫瘤,且進展緩慢。
NF2的症狀可能在任何年齡出現,通常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更常見。症狀包括耳鳴、平衡問題、青光眼、癲癇、聽力喪失、視力損害、以及四肢麻木或無力等。在聽力喪失的方面,由於NF2患者幾乎總是在獲得語言能力後才出現問題,這使得他們與聾人文化無法良好融合,通常需要依賴聽覺輔助技術。
耳聾的患者可能會使用人工耳蝸或聽覺腦幹植入物來恢復部分聽力,但通常這些治療並不會恢復正常的聽力功能。
NF2是由位於22號染色體上的NF2基因內的失活突變引起的,包括多種形式的突變,如框移刪失、無義突變和錯義突變。這些突變導致的Merlin蛋白質缺失,進而造成腫瘤的形成。
NF2的診斷最常見於成年人(20到30歲),可通過雙側前庭神經瘤或聲音喪失的存在來確認。如果患者沒有達到診斷標準,但有NF2的家族史,則需存在單側前庭神經瘤及其他相關腫瘤。
超過一半的NF2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這表明該病有時會因自發突變而出現。
手術是NF2的一種主要治療方法。對於聽力保持有一定機會的患者,可能透過回顱下入路或其他手術技術來移除腫瘤。對大腫瘤患者而言,可能需要更具侵入性的手術操作。而對於聽力的恢復,也可考慮使用人工耳蝸或聽覺腦幹植入物。
NF2是一種生命限制性疾病,患者的預後常受到腫瘤出現的早期年齡、腫瘤數目及突變類型的影響。雖然及早診斷可以改善管理,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在年輕時期便不幸去世。
根據數據,NF2的發病率約為每60,000人中有1例,而及早的診斷與管理可能是提高生存機會的關鍵。
在了解NF2的影響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思考:在面對如此罕見的遺傳疾病時,社會應該如何更加關注患者的需求與生活品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