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磷酸酶1(PP1)屬於蛋白質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的一類,這些磷酸酶包括金屬依賴型蛋白質磷酸酶(PPMs)和天冬氨酸基礎的磷酸酶。PP1在許多生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糖原代謝、肌肉收縮、細胞增長、神經活動、RNA剪接、有絲分裂、細胞分裂、細胞凋亡、蛋白質合成以及膜受體和通道的調控。
每個PP1酶都包含一個催化亞基和至少一個調控亞基。催化亞基由一個30-kD的單域蛋白組成,能夠與其他調控亞基形成複合體。這一催化亞基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顯示出共同的催化機制。調控亞基在底物特異性以及空間定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些常見的調控亞基包括GM(PPP1R3A)和GL(PPP1R3B),它們分別以肌肉和肝臟的作用位置得名。雖然酵母菌S. cerevisiae僅編碼一個催化亞基,但哺乳動物則由三個基因編碼四種同功異構體,每種同功異構體吸引不同的調控亞基。
X射線晶體學結構數據顯示,PP1的催化亞基形成α/β摺疊,中央β-三明治夾在兩個α-螺旋域之間。這三個β片層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催化活性的通道,並且是金屬離子的協調位點。
催化過程涉及兩個金屬離子的結合,激活水分子,從而開始對磷原子的親核攻擊。此過程的精妙之處在於金屬的選擇性調控和底物的準確反應。
潛在的抑制劑包括各種天然毒素,例如太平洋貝類毒素okadaic acid,這是一種腹瀉性毒素以及強烈的腫瘤促進劑,還有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是由藍綠藻產生的肝毒素,含有一種環七肽結構,可以與PP1催化亞基的三個不同區域相互作用。
研究顯示,當微囊藻毒素與PP1形成復合物時,PP1的催化亞基結構會發生變化,以避免氫鍵競爭,確保其催化活性不受影響。
在肝臟中,PP1在調控血糖水平和糖原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它確保糖原分解與合成的反向調控,這對能量的平衡至關重要。PP1的關鍵調控因子是糖原磷酸化酶a,作為肝細胞的葡萄糖感測器。
當葡萄糖水平低時,活性R狀態的磷酸化酶a與PP1緊密結合,從而抑制PP1的磷酸酶活性。在葡萄糖濃度升高時,磷酸化酶a轉變為無活性的T狀態,PP1隨之解離並開始激活糖原合成酶。
最新研究指出,Akt(蛋白激酶B)直接磷酸化PP1調控亞基PPP1R3G,並促進其與PP1複合體結合,從而激活PP1的磷酸酶活性。
在阿爾茨海默病中,微管相關蛋白的過度磷酸化會抑制神經元中微管的組裝。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灰白質中PP1活性顯著降低,這暗示著功能失常的磷酸酶在疾病進程中的潛在角色。
此外,PP1在HIV-1轉錄的調控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上的抑制作用可以影響病毒的複製能力,使得PP1成為治療研究的新焦點。
蛋白質磷酸酶1的多元化功能和臨床意義提醒我們理解細胞內信號傳遞的複雜性,它在未來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可能帶來哪些意外的發現與挑戰?